![]()
编辑推荐 1.\t加藤阳子亲自授权的第二部作品,为中译本亲自作序,译本得到其高度认可。 2.\t颠覆传统的历史思维模式,提出捕捉历史的全新视角。“铭记”历史和“发现”战争前兆的历史思维模式,并不能成为历史思考的万能处方,相应地,分析日本近代目前不断走向战争的历史根源,就不能只从“暴力、非合理”的角度来看待军队,而应将军队视为一个与国家安全概念形成以及外交政策制定紧密联系的政治主体,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军队在政府决策方式发生本质变化的过程中所发挥的影响力。 3.\t加藤阳子数十年战争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其对史料的解构与重述,在日本学界无出其右者。陈红民、沙青青、姜建强、吉田裕、山田朗、井上寿一等知名中日学者鼎力推荐。 4.\t刷边特装本附赠衿有“加藤阳子”私章的书签,极具收藏价值。 内容推荐 日本近代天皇制是以天皇亲率军队的理念为支撑的,强调天皇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和军人对天皇的绝对忠诚。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天皇作为优选统率者的权威发生了巨大动摇,被视为“股肱之臣”的军队也发生了质变。随着军人干政的潘多拉魔盒被打开,日本一步步走向了战争的深渊。 本书是“日本战争研究第一人”、东京大学教授加藤阳子数十年“战争”研究的集成之作,探讨了天皇与军队关系在近代的发展史,追溯了日本明治建军和立宪的历史根源,延展到日军解除武装和遣返回国的问题,涵盖“日本军队”存在的整个时期。她以清晰的逻辑和明快的笔调分析事实,提出了捕捉历史的新视角,解析了近代日本政军关系的特质,阐述了日本国家决策的背景。通过探讨天皇与军队的关系,回答了长久以来人们的疑问:“天皇为何没有叫停战争?” 目录 序言
总论 从天皇与军队出发思考近代史 1. 天皇与军队的特别关系 2.军的逻辑与“幕府论”的存在 3.征兵制与《军人敕谕》 4.针对宫中侧近的攻击以及“九一八”事变中的活动 5.共产主义的影子 6.士官候补生的天皇观 7.关于事件的计划性 8.“一·二八”事变的意图 9.皇族方面的不安与诏书涣发
第一章 战争的记忆与国家的定位 序言 1.战争的记忆 2.甲午战争研究的现状 3.日俄战争研究的现状
第二章 军国主义的兴起:从明治维新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序言 1.日本的朝鲜观、中国观的特质 2.政军关系的特质及其构造 3.甲午、日俄战争开战过程中的错误及其正当化逻辑 4.殖民帝国日本的权益与国际局势
第三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战后构想:讲和准备委员会与币原喜重郎 序言 1.时代背景 2.对议事录的分析 3.强夺利权的理论依据
第四章 20世纪30年代战争的核心目的 序言 1.国际军事法庭条例的革命性 2.领导者责任观确立的背景 3.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中立” 4.从描述中日全面战争的用词出发之所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