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探索生命科学的奥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士风采录》是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 内容推荐 本书介绍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王振义、陈竺等10位两院院士的成长与奋斗历程。他们的人生经历、治学之道是一种难得的财富,对年轻的医学工作者追求成功、实现自我价值有所裨益和启迪。 目录 1 王振义 胸膺填壮志荣华视流水 2 江绍基 心系病患鞠躬尽瘁 3 顾健人 耕耘人生 4 曾溢滔 假如我是他 5 陈竺 在路上 6 张涤生 功在刀外 7 邱蔚六 永不停歇的脚步 8 陈赛娟 一道绚丽的风景线 9 项坤三 中国人糖尿病研究领域的领军者 10 戴?戎 人生如棋落子无悔 精彩页 挑战棘手的出血性疾病, 在血栓与止血研究领域中屡获佳绩 1948年,王振义从震旦大学医学院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因成绩名列前茅,留在广慈医院(瑞金医院的前身)担任住院医师。1952年,上海第二医学院成立,将口腔系设在广慈医院1953年广慈医院内科按专业进行细分,他从事了血液病的诊治工作。王振义就发现不少口腔病患者小手术后(如拔牙)出血不止,原因不明,一般止血疗法无效。为此,喜欢刨根问底而又不服输的他,把自己沉浸在大量的文献中,了解到国外有轻型血友病A的报道,平时并不出血,就像少数口腔病患者小手术后出血不止,一般实验室检验,无法发现,需要用凝血活酶生成试验。同时,鉴别血友病A及B也只有依靠这种试验。但做该试验时,需要将硅胶一种涂在玻璃管壁上,而当时国内无此材料。一向喜欢钻研的他就用石蜡代替硅胶,成功地在国内首先确立了这种检测方法,并做出血友病A、B的分型及其轻型的诊断,解决了这种不明原因出血的诊断和治疗问题。论文先后发表在1956~1959年《中华医学杂志》中文、外文版及《中华内科杂志》等期刊上。这些成果成为1963年他晋升为副教授的主要依据。1956年,鉴于国内缺少一本有关出血性疾病的参考书,他与其夫人合译了由Stefanini编写的《出血性疾病》一书,1958年由上海科技卫生出版社出版,成为当时在这方面国内专享可供参阅的参考书。1979年他与卫生部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张天仁教授合作,在他的领导下,由邵慧珍等具体操作,在国内首先提纯因子Ⅷ相关抗原(即vW因子),并制成抗血清,应用于临床,在国内推动了血管性血友病(vWD)和血友病携带者等的研究,其水平与当时国外相比,仅差一二年。有关论文发表在《中华血液学杂志》上,并在1982年获卫生部科研成果乙等奖(第一完成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