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精粹”系列中的一本。该系列全面梳理20年来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术成果,经筛选、整理后结集成书。本书是口头传统卷,分为七个部分,是近20年来学术期刊上发表的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论文,包括神话、史诗、传说、故事、歌谣、说唱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高水平论文。 目录 第一编神话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眼光保护与开发神话资源拒绝“伪”民俗现象 官民协作:中国非遗保护的本土实践之路——以河北涉县女娲信仰的400年保护历程为个案 第二编史诗 少数民族创世神话史诗的非遗功能——以瑶族布努支系《密洛陀》为例 遗产化进程中的活形态史诗传统:表述的张力 第三编传说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的关系——以民间传说为例 民间传说及其保护问题——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六大传说保护与传承高峰论坛”(诸暨)的发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徐福传说——围绕着传说的多重多样的传承主体 民间文献与民间传说的在地化研究——以沂源牛郎织女传说为中心的探讨 第四编故事 去粗取精话非遗——从徐文长故事说起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区域文化软实力建设——以国家非遗“喀左·东蒙民间故事”为例 第五编歌谣 文化生态·文化空间·政府主导与“非遗”关系——以西北“花儿”的洮岷流派(南路)流行区KPT村为个案 “刘三姐歌谣”考辨——兼谈作为非遗的“刘三姐歌谣”的保护与传承 第六编说唱 靖江宝卷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遗产化境域中的昆曲保护研究 “摩苏昆”传承状况研究 佛山“龙舟说唱”的活态传承与保护 国家话语与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以满族说部为例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的四川格萨尔说唱艺人阿尼近况调查 第七编理论与方法 彝语口传文化数字化采集方法及其保护与传承研究——以毕摩、苏尼、口弦、阿都高腔为例 口述 谁在叙事为何叙事如何叙事:“非遗”保护的田野立论与概念拓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史的效度与限度研究 非遗语境下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的承启意义 社区参与、社区缺位还是社区主义?——哈尼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主体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