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哈佛逻辑课 畅销5版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
作者 | 穆臣刚 |
出版社 | 中国法制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全书从理论和应用两部分,介绍了逻辑学的含义、分类、基本内容、判断、推理等,囊括了做人逻辑、思想逻辑、幸福逻辑、处世逻辑、投资逻辑、博弈逻辑、社交逻辑等丰富的逻辑知识在生活中的精妙运用,让你在运用逻辑进行缜密思考的同时,成为一名生活的智者,人生的赢家。 目录 理论篇 Lesson1逻辑学:辩才与智慧的思维方式 生活处处有逻辑 逻辑学的来龙去脉 思维就是透过现象看出本质 用已知推理未知,得到新知 避免不合逻辑的表达方式 有逻辑的头脑,才不吃哑巴亏 Lesson2明确概念:你的意思,别人能理解吗? “妈妈班车”引起的矛盾 笔杆子”可不同于“笔杆贩子” 卖好关子,不丢面子 居里夫人也是居家好手 先分好类再去分配 “什么书都是进步的阶梯吗? Lesson3恰当判断:一语成就聪明人 看似肯定的否定,大有内涵 不同的说法,不同的境遇 听出一句话的两层含义 做判断题的窍门 条件是作出判断的依据 恰当考虑可能性和必然性 Lesson4逻辑推理:从因果关系中寻求理念 鸡蛋都是圆的≠圆的都是鸡蛋 “三段论”的推理过程 排除错误的推断,得出正确的结论 由“半费之讼”引发的“二难”辩术 五种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 同类事物可能包含同样的道理 没有大胆的猜测,就没有伟大的发现 Lesson5逻辑论证:有理有据的论证才让人信服 如何确定一个命题的真假? 论证的几种方式与方法 用“反驳”的方式论证假命题 论证要遵循的规则与规律 出人意料的悖论 Lesson6逻辑规律:不合逻辑的思维,再好也没意义 混淆概念必然产生分歧 思维的对象要确定 自相矛盾者的窘境 “模棱两不可”的逻辑错误 普通逻辑规律之间的关系 应用篇 Lesson7做人逻辑:“人”字很好写,做起来不简单 不想处于弱势,就要学会示弱 别让他人的舌头左右自己 会吃亏是睿智,能吃亏是境界 小处让人,大处才能得人 分享快乐,与世界同乐 Lesson8思想逻辑:思考的深度决定前途的广度 从旁观者的视角体察自我 居安时要懂得思危 有正确的预见等于成功了一半 经常反思,让自己更成熟 换个思路,问题迎刃而解 听别人的意见,自己作决定 Lesson9幸福逻辑:心态健康,就能感知幸福 没有不幸,哪有幸福的可贵 得到未必幸福,失去未必不幸 活着就有希望,健康就是幸福 幸福就像手中沙,攥得越紧,流失得越快 并不是越有钱越幸福 把压力当成动力,享受自我提升的幸福 Lesson10处世逻辑:世事洞明皆学问 将“我栽跟头了”改为“我学到了” 突破常规才能创造奇迹 逃避是最愚蠢的自保 恭维话是香水,能闻不能喝 使别人有面子地接受批评 Lesson11投资逻辑:换个观念,你便是赢家 “富裕”和“经济学”的逻辑关系 利益往往隐藏在风险的背后 及时“止损”也是一种盈利 不要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 当别人贪婪时,你要懂得害怕 融资,钱潮还是骗局 Lesson12博弈逻辑:智者与傻瓜的相对论 买的不如卖的精 小镇中心的草地为何长不好? 走出“皇帝新装”的幻境 用所罗门的智慧帮你鉴别真伪 竞争的优选结果也不如合作双赢 讨价还价中的大学问 Lesson13社交逻辑:社交资源就是无形资产 与优秀的人同行,你才会优秀 帮他人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 创造捆绑式事业组合 感恩别人,幸福的是你自己 增加自己被利用的价值 别把你不想要的强加给别人 精彩页 生活处处有逻辑 一提到“逻辑”二字,很多人会觉得它离现实很遥远,只会出现在福尔摩斯探案小说里,或是出现在法庭上控辩双方的交锋过程中。但如哈佛大学逻辑学家奎因所认为的那样,现代逻辑应当是一种有用的工具。生活中处处有逻辑,我们看下面这个案例。 亚伯拉罕·林肯从政之前曾是一名律师。在他多年的律师生涯中,接触过的案子数不胜数,其中有一个案子给人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这个案件的被告是一名叫阿姆斯特朗的男孩,他被指控谋财害命,而且已经被初步判定为有罪。作为他的辩护律师,林肯反复查阅了所有相关案卷,发现能够证明阿姆斯特朗有罪的专享有力证据就是一个证人的口供。证人曾发誓说,在10月18日夜晚,借着月光清楚地看到被告枪杀了死者。 林肯经过认真分析,发现证人的口供有不可信之处,但他没有向任何人提起,直到再次开庭审理此案。复审时,林肯要求向证人提问。证人就座之后,林肯抬头看了看他,拿出之前记录的口供,再次对他询问。 “你就是证人?”林肯问道。 “是的,我是在10月18日晚上看到被告阿姆斯特朗枪杀死者的。”证人不假思索地回答。 “你发誓?” “当然,我发誓看到的就是他而不是别人。” 林肯点了点头,接着问道:“你看得很清楚?” “是的,我在草堆后,借着月光看到他在大树下行凶,当时月光很明亮。” 林肯看着证人的眼睛,饶有兴趣地问道:“你怎么确定就是他?” 证人看了看林肯,目光又迅速移开,回答说:“我们之间有二三十米远,我看清了他的脸。” “你确定是晚上11点?” “确定,当我回到屋里时,墙上的挂钟显示着11点15分。” 所有在场的陪审人员以及台下听审的人都觉得林肯问的话毫无新意,而证人言之凿凿,案件看来没有什么变数。就在这时,林肯突然高声说道:“现在,我能确认一点,这个证人是个十足的骗子。他发誓在10月18日晚上11点看清了被告的脸,但他忽略了一个常识,那就是10月18日当晚是上弦月,11点的时候,月亮已经下山,还哪儿来的明亮月光?即便是他将时间记错,当晚月光是从西照向东,然而草堆在东,大树在西,被告的脸朝向草堆,是不可能被月光映照的!”在场的人听到林肯的辩词,都敬佩地鼓起了掌,而证人则被说得无言以对。经过林肯出色的辩护,阿姆斯特朗被宣告无罪。 这个庭审案例充分地体现了林肯出众的逻辑思维能力。他能够从看似合理的证据之中发现不合常理之处,发现证人的话出现纰漏时,他并没有立即指出,反而继续漫不经心地问下去,使得证人掉以轻心,接着出现更多的纰漏。逻辑就是这样一环扣一环,由什么原因推理什么结果。你的证据可以证明对方是正确的,也可以证明对方是错误的,重点在于你的证据是否可靠、可信,这就需要拥有敏锐的目光和善于思考的头脑。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经在柏林洪堡大学担任教授。有一次,他在课堂上给学生们出了一道题:有两位疏通烟囱的工人,在一次完成工作后,先后从烟囱里爬出来,其中一位很干净,另一位却满脸煤灰。请你们回答,两人谁会急着去洗脸呢? 话音刚落,一位学生便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当然是那位满脸煤灰的工人了!” 爱因斯坦笑了笑说:“不要着急回答,你们想象一下,如果自己是其中一位工人,看到另一位工人的脸,会有什么想法呢?” 教室里安静了片刻,突然一位学生兴奋地发现了答案,他回答说:“我知道了,干净的工人看到搭档满脸煤灰,就会觉得自己的脸一定也是那样脏,所以他会急着去洗脸。而那位满脸煤灰的工人看到搭档的脸很干净,便会觉得自己也一样干净,所以他一定不会急着去洗脸。” 大家似乎都赞成这个答案,但爱因斯坦并没有给出最终答案,只是慢条斯理地说:“两个人同样是从一个烟囱里爬出来,怎么可能一个是干净的,另一个是脏的呢?” P4-6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