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围绕人本导向、现实关怀和本土特色,中国经济学应重点关注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在逻辑顺序中,应首先总结“中国经验”,其次应基于所积累的经验和提炼的理论挖掘和解决当下的“中国问题”,最终既“稳”又“远”地走好“中国道路”。 从内涵上看,“经验”并不应被狭隘地理解为只是一种成功的经历。凡是在中国所发生的种种不管是历史的还是现实的,都可以叫作中国经验。因此,凡是过往,皆为成就现在的“经验”;凡是历程,皆为昭示未来的“经验”。这些“经验”,由于叙述的是特定主体在特定时间下的发展场景,因此具有自身鲜明的特色。在中国特色经济学中,“特色”即是中国的发展经验以及基于此而形成的经济理论。从发展实践中所总结的经验,为中国特色经济学积累了丰富而经典的“问题”。 从学理上看,以“中国经验”为样本而进行的理论创新至少有两个方向:一是专注于单一制度经验的理论阐释。由于这些制度经验所涉及的理论可以归属为不同门类的二级经济学科,因此暂且割裂特定制度经验与其他制度经验的联系,并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研究范式对单一的特定制度经验进行理论解释,可能是一种相对简单和快捷的理论创新之路。二是专注于综合制度经验的体系构建。这一方向的创新倾向于构建一种综合性的理论体系,它能够将那些隶属于不同二级经济学科的制度经验纳入统一的逻辑框架下,并能够对中国的发展经验给出完备而严谨的理论解释。因此,那些众多的看似毫无关联的制度经验在这一综合归纳下呈现出了一种内在的联系和外在的秩序。而要完成这一“野心勃勃”而又“困难重重”的 目录 导论:一个重要的研究介绍
第一章 新中国经济增长的历史考察 第一节 新常态前的中国经济增长 第二节 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增长 第三节 新冠疫情下的中国经济增长
第二章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框架 第一节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测度 第二节 高质量发展动力的理论解构 第三节 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框架与路径维度 本章附录 中国各省(区、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
第三章 收入分配制度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一节 收入分配制度的演变及绩效 第二节 收入分配制度影响经济发展的“数量效应” 第三节 收入分配制度影响经济发展的“质量效应”
第四章 高等教育质量改革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一节 高等教育经济功能的机理与思想演变 第二节 高等教育质量改革的“创新效应” 第三节 高等教育质量改革的“数量效应” 第四节 高等教育质量改革的“质量效应”——兼论“教育强国”的逻辑
第五章 新型城镇化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一节 新型城镇化与区域协调发展:户籍改革的视角 第二节 城乡协调发展的“质量效应”:农村信贷的视角 第三节 新型城镇化影响经济发展的“质量效应”
第六章 数字普惠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一节 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第二节 数字普惠金融的“增长绩效” 第三节 数字普惠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碳排放的视角
第七章 自贸区制度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一节 自贸区税收政策创新及其成效 第二节 自贸区金融制度创新及其成效 第三节 自贸区制度创新绩效的“质量效应” 第四节 “质量效应”的一个拓展:金融创新的视角
第八章 通往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对策 第一节 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第二节 推进以质量为导向的高等教育改革 第三节 推进以协调发展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第四节 推进数字普惠金融的创新发展 第五节 推进制度型开放的自贸区建设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