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手工艺》项目得到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传统工艺分会支持。手工艺在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中起着重大的作用。随着现代化程度的提升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手艺制品和手艺活动将有更大的拓展空间,从而凸现其现代价值和在维护文化多样性、保持民族特质方面的重大作用。手艺乃国之瑰宝,手艺的保护和振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请珍爱手艺,与手艺同行!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手工艺 |
分类 | 文学艺术-艺术-鉴赏收藏 |
作者 | 方晓阳,王连海,长北 等 著;王进展,华觉明,李晓岑 等 编著;杨源 等 编撰;华觉明,李锦璐 丛书主编 |
出版社 | 大象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中国手工艺》项目得到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传统工艺分会支持。手工艺在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中起着重大的作用。随着现代化程度的提升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手艺制品和手艺活动将有更大的拓展空间,从而凸现其现代价值和在维护文化多样性、保持民族特质方面的重大作用。手艺乃国之瑰宝,手艺的保护和振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请珍爱手艺,与手艺同行! 内容推荐 《刻绘》主要讲述了四种手工艺:年画、皮影、民间剪纸、内画壶。详细介绍了四中技艺的源流、分类样式、流传地方和特色以及文化内涵。 《印刷》全书共分四篇,每篇介绍一种印刷技术。它们是雕版印刷,活字印刷,木版年画,饾版与拱花印刷。每种技术都介绍了其起源与发展、印刷工艺,有的还介绍了印刷的材料与工具等内容。 《漆艺》全书共分5个章节,主要对漆艺技术知识作了介绍,具体包括臻于极境的宋代漆艺、光底漆胎成型工艺、《髹饰录》主要内容、王世襄《<髹饰录>解说》、手工工艺——工业社会的文化寻根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 目录 《织染》 上编 历史上的织染工艺 章 纺织工艺 节 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 织造工具与技术 第三节 品类与工艺 第二章 印染工艺 节 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 品类与工艺 第三章 图案纹样与艺术成就 节 商周图案与浪漫楚风 第二节 秦汉生命礼赞 第三节 南北朝外来文化影响 第四节 大唐风范 第五节 秀雅宋风 第六节 元代异域风情 第七节 明代吉祥寓意 第八节 集历代大成的清代织染图案与风格变化 下编 现存的织染工艺 第四章 织锦 节 三大名锦 第二节 缂丝、织锦缎与丝织画 第三节 少数民族织锦 第五章 地毯 节 品类与工艺 第二节 图案纹样与四大名毯 第三节 民族风格地毯 第六章 手工印染 节 蜡染 第二节 扎染 第三节 型版印染 结语 传统织染工艺的当代命运 主要参考书目 《刻绘》 《漆艺》 《特种技艺》 《编织与扎制》 《陶瓷烧造》 《印刷》 《家具制作》 《文房四宝》 《金属采治和加工技艺》 精彩页 第三节 品类与工艺 一、纱 纱是全部或部分采用由经纱扭绞形成均匀分布孔限的纱组织的丝织物。我国古代常把有均匀分布方孔的、经纬捻度很低的平纹薄形丝织物称为纱。纱的孔眼近于方形,古籍有“方孔日纱”之训诂,所以纱又可称作方孔纱;古诗还有“轻纱薄如空”之句,所以也作“方空纱”。纱的质地柔软,孔眼均匀,其透孔率-般在70%左右。 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距今5000年)出土黏附在铜器上的纱或纨类丝织残片有二十余例。辽宁朝阳西周墓出土的方孔纱经纬密度都是每厘米20根,孔眼均匀整齐。秦汉时期素纱已广泛用作夏服和衬衣的面料。湖北江陵马山一号战国墓出土有素纱单衣和纱织物等7件。其中很轻薄的是褐纱袍服,经密为每厘米17根,纬密为每厘米16根,厚度为0 05毫米。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大量的纱,其中一件薄如蝉翼的素纱单衣,衣长128厘米,袖长190厘米,重量仅49克,结构精密细致,孔眼均匀清晰图1-10)。 唐代服饰以轻薄为时尚,纱、罗等织物很普遍。文献记载有吴纱、花鼓歇纱和轻容纱等名目。轻容纱轻若烟雾,产于亳州。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唐墓出土有白色蜡缬纱、红色四瓣散朵花印花纱、黄色朵花印花纱、花簇对鸂鶒纹印花纱、绿色狩猎纹印花纱以及天青色敷金彩轻容纱。 宋代织纱以浙江及南方一带为主。文献记载有艾虎纱、天净纱、三法纱、暗花纱、茸纱等名目。湖南衡阳西渡区出土的北宋黑色缠枝牡丹花纹纱,绞纱起三枚斜纹花,花纹朴实粗壮,与宋磁州窑白地黑花瓷纹样风格相近。花纹循环位长30厘米,宽15厘米。经密每厘米45根,纬密每厘米25根。江苏金坛南宋周璃墓、福建福州南宋黄升墓和江苏武进南宋墓中,均出土了一批纱。江苏金坛出土的南宋矩形花纱,是以一绞一纱组织地,平纹为花的提花织物,地明花暗,属于亮地纱一类。织物图案以三行“V”形纹为基础组成,可能即当时所说的三法暗花纱。“三法”两字出自释典,宋代佛教仍兴盛,所以采用这个名称。 明代的妆花纱是用多色彩纬和孔雀毛等特种纤维加工而成的纱线,在暗花地上挖花妆彩。明定陵出土的妆花纱龙袍、凤鹤杂宝妆花纱和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的云鹤妆花纱都十分精美。 二.縠 古称质地轻薄纤细透亮,表面起皱纹的平纹丝织物为毅。《周礼》疏:“轻者为纱,绉者为縠。”縠和纱都采用平纹组织,但縠使用强捻丝使织物收缩.显示凹凸不平的皱纹。教的经丝捻度要高达每米1000捻以上,不同捻向经纬丝的排列,能形成不同皱纹的外观。縠织完后需要煮练,使皱纹定型。 河北藁城台西村商代遗址出土的铜觥上有一块经纬丝都加强捻,外观有皱纹和稀疏孔眼的丝织残片,是现存很早的縠。长沙左家圹战国墓出土的一块浅棕色绉纱手套,经纬密度分别为每厘米38根和30根,经纬丝都加强捻。经丝有“s”捻和“z”捻两种,相隔排列,纬丝为“s”捻。织物质地轻薄,皱纹明显。 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了四块浅绛色绉纱。经密小的每厘米34-36根,经密大的为每厘米60 - 64根,纬密有每厘米28 - 30根和每厘米58-60根两种。全部为“S”捻,每米2000 - 3400捻,曾煮练定型,有明显的皱纹。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百零五号唐墓出土的绿色狩猎蜡缬纱,底料是绉纱,经纬均经强捻,不同捻向相间排列,织物表面形成条纹和横档。 福建福州南米黄升墓出土的绉纱,经密每厘米28 - 30根,纬密每厘水20根,经丝按“z”捻6根,“s”捻2根相间排列,经丝的弯曲凹凸明显,孔眼大小有规律。织物表面皱纹比汉唐实物更为美观。 三、罗 罗是全部或部分采用条形绞经组织的透孔丝织物,质地轻薄,孔眼呈椒形,牢固耐用。古人用作夏服和帐幔,或作刺绣的底料及其他装饰用品。我国古代罗织物的品种很多,以素 罗和暗花罗居多,但也有不少加金妆彩的织金罗和牧花罗等品质品种。中国五代罗织物的组织,可分为有固定绞组和无固定绞组两大类。固定绞组罗,有两经绞和三经绞两种。无固定纹组罗,织物的经纹与左右两侧相邻的经丝均有纠绞,形成链状的孔眼。也有二经绞和四经绞等不同的品种。 中国生产罗的历史很悠久,4000多年前已有原始绞织物,出土的商代丝织物中罗的残片,湖北江陵马山一号楚墓和湖南长沙楚墓中也发现不少罗织物。。秦汉时期花罗已很精美,如湖南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绯色菱纹罗、烟色菱纹罗、朱色菱纹罗等,这几种菱纹罗的织物组织均为四经相绞,花纹为复合菱形,分虚实两组,相间排列;两侧有小菱形,形状像汉代的带耳漆杯,所以又称为杯纹,花纹虚实相间,工整细致。 汉唐以来,纱罗织物流行一种较复杂的织法,可以用印染等方法进行装饰加工。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出土的几件唐代菱纹罗,是几何纹暗花染色罗,花形较小,以菱形为骨架,花纹规矩细致。其中一件印有圈纹花样。同一墓中出土的唐代白地绿花罗,印着翠绿的枝叶,经纬丝均十分纤细,技艺精湛,是罗与印花结合的织品。另一件绞缬四瓣花罗,是将菱纹罗地绞扎成四瓣花形,将织花与绞缬结合在一起,使织物更加丰富多样。 宋代罗织物有很大的发展,提花织罗机经改革后,可以织出比较复杂的花纹。据文献记载,有名品种有孔雀罗,瓜子罗,宝相花罗、云罗、满园春罗等。宋代罗织物生产很好发达,已达到历史很高水平。每年仅官府征收的“贡罗”就多达十万匹以上。 宋代罗出土实物较多。宁夏银川西夏陵区出土有米代四经相绞的素罗和棕色花罗。湖南衡阳何家皂北宋墓出土的穿枝牡丹纹罗,十分精美,花纹丰满,生动流畅。方格朵花纹罗,采用绞经地组织,纬斜纹显花。江苏金坛茅麓出土的南宋缠枝牡丹花罗、几何小花罗等,均有一定特点,尤其是两种大提花的缠枝牡丹花罗,花、地组织均相同。花采用三枚经斜纹,地组织以三根经线为一组,同穿一筘。图案以两朵大牡丹为主体,由石竹、茶花等陪衬,线条流畅,很有气势。另一花罗的图案则以两朵单瓣大牡丹为主体,小花相伴,叶内有花,叶中有叶,别具风格。福建福州南宋黄升墓出土的罗,数量较多,品种丰富。其中褐色牡丹花罗、褐色牡丹芙蓉花罗、烟色梅花罗、花中套花式穿枝花罗、穿枝山茶蔷薇花罗、茶花牡丹凌霄芙蓉罗等,图案精美,为宋罗代表作品。褐地牡丹芙蓉花罗,是三经相绞的罗地平纹组织的牡丹,芙蓉和五瓣形小花,主花花头硕大,造型工整写实,以细小枝茎和小花穿插其间,纹样活泼而多变。另一种花中套花式花罗,属三经相绞隐纹花罗,纹样极有特色。在牡丹花的花、叶内套织莲花和折枝小花,构思别具匠心(图1-12)。 元代丝织加金织物盛行,有销金线罗和金纱罗等品种。江苏无锡钱裕墓出土有元初的戏猴加绣妆花罗,实物为花边裙,裙缘饰花边为加绣妆金罗,纹样为戏猴图。江苏苏州曹氏墓出土的元代折枝牡丹花罗,是二经纹组织,花部为平纹组织,具有地亮花暗的效果。 据《天水冰山录》记载,明代花罗达55种之多。浙江缙云县出土的云纹罗,采用平纹组织为地部,二经绞组织为花部,有人称之为实地纱,虽稀疏轻薄,结构仍相当稳定,织造也简便。定陵出土有织金妆花团八宝纹罗,为皇室用品,属明代品质罗织物。 四,绮 古称平纹地、起斜纹花的单色丝织物为绮。《说文解字》:“绮,纹缯也。”即有花纹的缯(秦汉时称丝织物为缯)。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现瑞典远东古物博物馆藏的铜觯上黏附有回纹绮残痕。陕西宝鸡茹家庄西周墓……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