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将当代中国公民道德问题的探讨置于现代化视镜之下,在“导言”部分解释了全书的若干核心概念、中心思想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提出“好公民是现代社会的主体”这一命题。章确定了公民道德问题讨论的时空背景,交代了公民身份在现代化进程中所经历的转换以及由此产生的现代社会道德研究视角的调整。第二、三、四章则分别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三个不同层面的现代化领域阐述了相应的公民道德表现形式及相关的理论问题。第五章通过对公民道德的一个重要且相对特殊的形态——公民不服从问题的分析,进一步探讨了公民个体的多样性、公民与国家关系的多元性以及社会变迁条件下的公民道德规范(如忠诚、守法、公平等)的复杂表现形态等问题。第六章是对中国当代公民道德的实证调查数据分析,重点讨论了公民认知、公民参与、公民教育等方面的实际状况及其理论问题。第七章是横向的比较研究,选取了有代表性的三个地区——香港、新加坡、日本进行了对比分析,以资对当代中国公民道德建设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目录 导论公民是现代社会的主体 章现代化之必然性及其反思 一、现代化模式分析 (一)现代化的源起 (二)现代化模式 (三)现代性及其思考 二、人的现代化:公民地位 (一)人的发现 (二)法治在人的现代化中的意义 (三)落实公民地位是现代政府的责任 三、宏大叙事下的身份转换:公民资格 (一)公民资格的多样性 (二)世界公民问题 (三)群体公民的兴起 第二章经济现代化与公民经济道德 一、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