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研究从绿色可持续发展语境下,基于紧凑城市理念的视角,重点聚焦高密度城市街区,通过对形态的指标、类型系统梳理和对微气候在各个维度的模拟研究,获得系统的定性和定量研究成果,通过形态观察、指标区间分布、数理关系统计分析等方法,获得一系列形态和微气候关联作用的规律性结论。通过对量化研究的指标整理,进一步建立了关联研究数据库,获得城市形态要素与微气候要素关联作用的影响因子模型。通过国内外案例分析研究,进一步总结高密度街区城市设计范式与策略. 本研究突破了既有研究基于单一微气候作用影响所进行的城市形态研究的方式,统合多维度微气候模拟,得出不同城市形态要素对于不同微气候要素作用各异,而且甚至存在矛盾性,需要在不同的街区类型和建筑组合类型中,建立不同的设计博弈和平衡模式。主要的学术贡献在于:首先,通过研究得出综合微气候因素,探索出街区适宜的密度区间;第二,街区形态要素和微气候要素量化指标的相关性和关联作用特点,以及存在的矛盾性;第三,针对不同建筑单体类型,提出适用的密度区间。 最后,本文基于对紧凑城市理论内涵的提炼,结合形态与微气候相关性研究成果和城市设计案例阐释,从密集化开发形态和建筑形体组织、气候适应性三方面提出了高密度街区的城市设计策略。 内容推荐 本研究缘起于对高密度城市问题的关注,高密度城市区域因其土地资源稀缺、人口和建筑密集、能源和交通集中等特性,在可获得城市活动的近邻性、城市活力和土地使用的高效性的同时,势必面临严峻的城市发展问题和挑战。但从全球快速城市化的背景来看,城市高密度发展是无法回避的必然趋势。基于庞大的人口基数、脆弱的生态环境、高居不下的城市能耗,中国城市需要积极审慎地站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上,精细思考城市未来发展的模式,城市研究需要注重土地高效与精细化利用,同时兼顾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理论研究视角。基于紧凑城市理念的视角,本书重点聚焦高密度城市街区的城市形态及其微气候环境的实证研究,通过对城市形态的指标、类型系统梳理和对微气候各个要素的模拟分析,获得系统的定性和定量研究成果,通过形态观察、指标区间分布、数理关系统计分析等方法,获得一系列城市形态和微气候相关的规律性结论。本书从城市形态学与气候学的交叉研究出发,借鉴地理信息学的量化研究方法,同时突破了既有研究基于单一微气候要素作用影响所进行的城市形态研究的方式,统合多维度多要素微气候模拟参数与形态量化参数进行关联性研究。本书内容的主要构成:首先,通过上海中心城区高密度街区样本的各项微气候模拟研究,抽取微气候环境综合模拟评估水平较高的样本,结合空间矩阵的形态密度指标研究模型,指出其分布的特定指标区间范围;其次,对街区形态要素和微气候要素的量化指标进行数据相关性分析,指出要素之间的关联作用特点及其矛盾性;再次,针对不同建筑单体类型,指出其在综合微气候因素作用下的指标上限,提出适用的密度区间;最后,基于对紧凑城市理论内涵的提炼,结合形态与微气候相关性研究成 目录 前言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及缘起 1.1.1全球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化的趋势和挑战 1.1.2国内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 1.2研究视点 1.3研究尺度 1.4研究核心内容及概念阐释 1.4.1高密度城市 1.4.2街区 1.4.3城市形态 1.4.4街区生态气候环境 第2章绿色语境下高密度城市研究背景 2.1全球对于可持续城市化的关注与发展历程 2.2可持续发展与高密度城市发展的内生关联 2.2.1能源背景 2.2.2交通环境背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