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本书主要从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的交叉视角出发,解读Z世代(本书定义:1997-2012年期间出身)的青年普遍带有的“推迟成年”的现象。作者的研究基于对30名美国大学生的持续跟踪访谈展开。在收集的104次访谈资料中,重点抽取了20位学生的80份谈话内容,从衡量成年的几大标准“离家”、“工作”、“交友及建立亲密关系”、“结婚”等维度出发,分析他们在“正在形成的成年期”(Emerging adulthood)(美国心理学家杰弗瑞·简森·阿内特(Jeffery Jenson Arnett)提出,将18~29岁单独拎出来,作为一个独特的生命阶段)中遇到困惑及挑战,遭遇的心理、思想转变。通过对比1970年代当时的哈佛大学研究顾问(BSC)主任William Perry博士对那时大学生进行的访谈记录,作者得出结论:Z世代青年进入成年的过程与1970年代的青年别无二致。他们目前对外展露出的“相对晚熟”的表现,如更长的职业选定时间、更晚的亲密关系建立年龄、更多的代际交流冲突、不愿试错害怕失败等,与当下更加复杂的社会经济环境、延长的受教育时间、更加内卷的学业就业竞争、更多的信息和选择有关,是社会发展的自然结果。帮助Z世代青年更好更快地进入“成年期”,家长、学校以及社会需要给予他们更多时间和机会去探索自我、了解自我,通过mentorship、心理沟通等机制对他们加以引导,同时,对于“晚熟”现象要报以包容和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