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中国前近代的出版、文化与权力(16-17世纪)》应用新文化史理论分析晚明蓬勃的商业出版对社会、文化各方面所起的巨大作用。 《中国前近代的出版、文化与权力(16-17世纪)》作者从多个角度考察了16-17世纪中国书籍的生产,涉及商业出版的运作方式、商业出版扩张如何为科举士子提供艺文劳动机会、艺文市场的交易、商业性“四书”论集对官方解释的挑战、艺文由朝廷向职业批评家的转移、复社作为能够对科举考官施加影响的职业批评家联盟的性质、八股文评选家通过出版市场而成为公共批评家、科举考试与商业性书籍出版的关系,以及诸多晚明士人在商业化艺文公共空间的表现等问题。 目录 英文版平装本序 致谢 图表目录 翻译名词说明 引言印刷、欧洲中心主义以及对中国前近代社会的研究 印刷、艺文文化与科举考试 偏汉学模式的历史叙事 建构中国前近代社会“习业”概念 士商文化和“公”领域的扩张
第一章 书籍生产成本和书价 纸在明代社会中的使用 书籍生产的成本 书价 收入与书价
第二章 中国书籍与晚明出版 印刷技术的经济学分析 出版业的商业运作 书籍贸易和销售
第三章 写作、科举和出版的商品化 明代的科举考试和文化生产 超附文本与可信性、公众性和人际网络的生产 形形色色的士商出版人与士商作家
第四章 超附文本:评论、意识形态与政治 科举考试与意识形态 超附文本以及对经典的多种阅读阐释
第五章 公众权威、艺文批评与组织力量 公众权威:从宫廷到阅读公众 出版与科举考试成功 批评家和商业出版 文社与考试成功 艺文批评家的联盟——复社 结论16-17世纪中国的印刷和艺文文化 印刷对16-17世纪中国的影响 士商文化在超附文本中的象征性产物 前近代中国与欧洲的印刷 ……
附录 图书馆、机构和书目出处缩写 参考文献 译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