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为什么孩子不想学、不爱学,如何才能激发学习动机?剖析厌学现象背后的心理机制,让孩子爱上学习。学习没有所谓的终点,保持良好的动机才能够持之以恒。家长和老师常常困惑于:孩子很聪明,可为什么就是对学习不感兴趣?孩子做作业特别拖拉磨蹭要怎么引导?孩子迷恋手机和电子游戏、无心学习该怎么办?……想解决这些问题,首先需要直面其症结所在——学习动机的缺失,这也是孩子在成长发展过程中心理需求与当前焦虑的教育环境之间无法匹配的表现之一。 内容推荐 《为什么孩子不爱学习:回避性动机与学生学习》基于当代学习动机理论,从自我决定、期待—价值、成就目标和学业情绪等不同理论角度系统剖析了学生学习回避性动机的形成发展机制及其影响学习的心理机制,并介绍相应的教育和心理干预措施,以期能够缓解当下过度蔓延的教育焦虑。 动机是一切行为的心灵火花。当孩子们踏上学习之路,便如行舟远航,须经风浪浸润,方能踏浪前行。这其中,良好的学习动机是行舟前行的动力源泉,更是学生内心深处的不竭活力。“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学习是每个学生在成长道路上必经的一场修行,道路难免曲折,过程难免艰辛。对于学习动机的探究,终究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孩子,为他们的这场修行保驾护航。 目录 第一章 动机与学习 学习动机的概念厘清 学习动机的核心构念 能力认知:我能不能学好? 价值认知:我想不想学习? 目标认知:我为什么学习? 中国青少年学生学习动机现状 动机的方向性:趋近与回避
第二章 控制与被控制 自我决定理论 三种基本心理需求 自我决定理论视域下的动机 自我决定理论的六个子理论 物质奖励的两面性:激励与控制 物质奖励对内在动机的削弱效应 解析削弱效应:当奖励成为了控制手段 奖励的正确使用方式 心理需求受挫 “心理需求受挫”与“低心理需求满足” 基本心理需求受挫类型 心理需求受挫的补偿机制 人际互动中的心理控制 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控制 学校中的控制型教学 针对自主性发展的教育干预
第三章 自信缺失与僵固型思维 能力认知的概念与理论发展 能力认知的概念 能力认知的理论发展 自信缺失与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的理论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