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人性的本质、内容、根据以及价值指向等维度,重新梳理先秦儒家人性世界及其思想之源。先秦儒家人性世界在人性的本质层面是性“朴”论,在人性的内容层面涉及人性是情欲、人性是道德、人性是情欲与道德、人性是情欲与认知能力等多种说法,在人性的根据层面涉及人性的根据是“天”、人性的根据是“心”与人性的根据是“气”三种说法,在人性的价值指向层面涉及人性善、人性恶、人性有善有不善、人性可善可不善、人性无善无不善等多种说法。本书同时指出了先秦儒家人性世界对于汉代以来的儒家人性世界的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对于深入、系统地研究先秦儒家的人性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引论一
第一章 儒家之前的人性世界六
第二章 孔子的人性世界 二五
第三章 孔孟之间的儒家人性世界 四三
第四章 孟子的人性世界 八四
第五章 荀子的人性世界 一一九
余论 先秦儒家人性世界的历史影响 一五三
附录
性善与性恶:孟子的两种人性论 一六四
孟子之气论——兼及心、性、气三者的关系 一七二
以“心”论性与以“生”论性——孟、荀人性论的分别 二〇七
“中民之性”:论董仲舒的人性学说 二一三
王充视界中的儒家人性学说——以《论衡?本性》为中心 二二四
后记 二五九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