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史学永恒魅力十八讲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史学理论
作者 陈其泰刘永祥
出版社 研究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国史学的永恒魅力十八讲》是一部展现中国史学博大精深的力作。陈其泰、刘永祥两位作者以深厚的学术功底和独到的见解,深入剖析了中国史学的发展脉络、优良传统以及独特魅力。本书涵盖了从先秦到近现代的史学经典,通过对《史记》《汉书》等名著的解读,展现了中国史家的很好智慧和创新精神。同时,书中还探讨了中国史学在历史记载、编纂体例、叙事艺术等方面的杰出成就,以及其对中国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阅读本书,不仅能让您领略中国史学的永恒魅力,还能从中汲取智慧,为您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丰富的素材和深刻的启示。
内容推荐
《中国史学的永恒魅力十八讲》系统阐释了中国史学优良传统的形成与发展。书中涵盖设馆修史、名山事业、实录精神、通史家风、社会全史、匠心运用、文史结合、新旧转换、晚清“著史”等多方面内容。从司马迁著《史记》到班固父子著《汉书》,体现了古代史家的使命感;从“通古今之变”思想到魏晋至隋唐的历史贯通意识,展现了通史编纂的发展;从《左传》《国语》到《史记》《汉书》,彰显了历史叙事的成就与技巧。此外,还探讨了公羊历史哲学、民本思想与史学的关系,以及晚清时期史学的变化。该书深入挖掘中国史学传统,展示其丰富内涵与永恒魅力,对理解中国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目录
第一讲 史学:展现中华文化独特魅力的新视角
一、深入发掘古代史学名著所蕴涵的深刻
哲理和高度智慧 002
二、体裁发展的动力源于史家创造精神 007
三、时代剧变推动历史编纂的新创造 010
第二讲 史学经典与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锻造
一、弘扬传统疏通知远 016
二、革新创造穷变通久 019
三、加强统一凝聚团结 023
四、热爱和平反抗压迫 027
五、包容共辉和谐有序 030
第三讲 辩证思维:史家对历史哲学的探索
一、哲学探索:《文史通义》重要立意所在 37
二、历史哲学探索的第一层次:对儒家经典的 新诠释 40
三、历史哲学探索的第二层次:论证具有深刻 意义的新命题 47
四、“其所发明,实从古未凿之窦”:将“道”的 探究推向新境界 55
第四讲 制度特色:设馆修史与中华文化的传承
一、设馆修史的肇始与推进 61
二、史馆制度的确立及其重大意义 67
三、宋元明清设馆修史制度的发展 73
四、西学影响下晚清设馆修史的新变化 76
第五讲 名山事业:史家强烈的使命意识
一、毕生心血凝成的史学丰碑 82
二、父子两代戮力完成的“名山事业” 89
三 、民族危机刺激下史坛绽放异 95
第六讲 实录精神:史家毕生的信史追求
一、“有信史然后有良史” 100
二、“书法不隐”、实录记载的古之良史 103
三、刘知幾对“直笔”精神的大力倡导 108
四、高悬信史目标而撰成的两部名著 111
五、对古代史著中隐讳失实之处应予坚决剔除 115
第七讲 重人事 ·远鬼神:史书记载的主要对象
一、“殷鉴”思想与天命观的转向 120
二、“民为神之主”:人的地位不断上升 123
三、以人物为中心:展现历史创造的主体 130
第八讲 通史家风:史书编纂的贯通意识
一、“通古今之变”思想的提出 136
二、“断代为史”与“通古今” 141
三、魏晋至隋唐时期历史贯通意识的发扬 145
四、宋元明清时期通史编纂的兴盛及其影响 149
第九讲 社会全史:史书内容的宏大气魄
一、《左传》:反映广泛的社会生活 158
二、《史记》“八书”的历史编纂首创性价值 164
三、《汉书》“十志”的巨大成就 172
第十讲 匠心运用:史书体裁的丰富与灵活
一、多样体裁反映出史家从不同视角观察历史 177
二、重新审视典制体、学案体、纲目体的发展和
价值 178
三、古代史家讲求体例的两个目的 185
四、复杂的篇章何以写得层次分明 189
第十 一讲 文史结合:史书的历史叙事艺术
一、《左传》《国语》历史叙事的成就 194
二、《史记》历史叙事的较为魅力 198
三、《汉书》历史叙事的高度技巧 206
第十二讲 新旧转换:传统史学中孕育的近代元素
一、公羊历史哲学:进化史观传播的思想基础 216
二、民本思想:史学致用功能现代化的重要媒介 220
三、新综合体:史书体裁的传承与创新 225
四、文字表述:历史编纂审美传统的延续 228
第十三讲 晚清“著史”的勃兴与民族危机的应对
一、让中国了解世界:典制体的改造及其重要影响233
二、弘扬致用传统:晚清纪事本末体的编纂 238
三、边疆历史地理著作及“经世文编”的兴盛 243
第十四讲 “考史”传统为新历史考证学奠定的学术 基础
一、考而后信:传统考史方法中科学因素的
发扬 252
二、钱大昕:为新历史考证学的崛起打开广
大法门 256
三、戴震和崔述对新历史考证学的影响 262
第十五讲 二十世纪史家探索史学民族风格的努力
一、世纪之初夏曾佑、章太炎、梁启超的探索 270
二、三十、四十年代吕思勉、萧一山、张荫麟的
探索 275
三、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范文澜、翦伯赞的贡献 281
第十六讲 马克思主义史家论史学遗产的批判继承
一、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关于批判继承民族文化 遗产理论的提出 289
二、马克思主义史家关于自觉地批判继承史学 遗产的理论主张 294
三、马克思主义史家关于经世致用和历史文学 传统的论述 299
四、马克思主义史家关于历史编纂的论述 304
第十七讲 中国史学的海外传播与回响
一、中国史学在朝鲜的传播与回响 313
二、中国史学在日本的传播与回响 319
三、近代以后中国史学的海外传播及其影响 325
第十八讲 历史编纂:中国史学优于西方史学
一、中西古代历史编纂学演进路径的根本差异 332
二、中西古代历史编纂理论的同与异 336
三、中西古代历史编纂方法的同与异 341
参考文献 348
后 记 以优选的精神产品回报社会 355
书评(媒体评论)
权威作者:由知名学者陈其泰、刘永祥撰写,保证了内容的专业性和学术性。
内容全面:涵盖了中国史学从先秦到近现代的发展历程,对重要史著和史学传统进行了深入分析。
独特视角:从多个角度展现中国史学的魅力,如历史编纂、叙事艺术、史学思想等,为读者提供了全新的阅读体验。
文化传承:强调了史学对中国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有助于读者增强文化自信。
学术价值:对于历史研究者、学生和爱好者来说,是一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著作。
现实意义:能帮助读者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为现实生活提供借鉴。
可读性强:语言通俗易懂,结合具体事例进行阐述,使读者易于理解和接受。
市场需求:随着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对史学类书籍的需求也在增加,本书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2: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