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隋书·经籍志》是继《汉书·艺文志》之後的第二部史志目录,也是我国现存第二部较为系统的综合性图书分类目录。它继承了《汉志》创立的史志目录的编纂体例,同时又吸取汉魏以来目录学的优良成果,确立了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使之成为後世目录的主流分类法;创立了“合其近密”的目录编制方法,总结并评价了前代目录学的发展,在我国目录学发展目前,起着承前启後、推陈出新的重大作用。它采取现实藏书与见存书目相结合的方法,对唐以前典籍的传播与散佚进行梳理,既着录了隋代现实藏书,又著录了大量亡佚之书,为後人研究学术源流及演变、进行古籍整理等提供了不可或缺的依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该书历来被视为古籍整理尤其是南北朝文献研究的可靠依据。笔者以中华书局1973年版《隋书》为底本,参校宋刻本及元大德饶州路儒学刻明正德嘉靖递修本,对前人纠谬成果进行梳理,并通过《隋志》与《汉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崇文总目》《直斋书录解题》《郡斋读书志》《日本国见在书目》等书目的校读,对《隋书·经籍志》出现的错误之处进行爬梳、整理,归纳出书名、著者、著作方式、卷数、小注、重出、序次、分类、收录范围等方面的错误,逐一进行考辨。 目录 第一章 书名校读 一、因避讳改书名 二、书名脱字 三、书名衍字 四、书名字误 五、书名误倒文字 六、书名人物 第二章 撰人校读 一、撰人名字 二、不着撰人 三、不着撰人名 四、误题撰人时代 五、误题撰人官职 六、混淆集体著作与个人著作 七、误题撰人 第三章 其他谬误 一、误题著作方式 二、误题卷数 三、小注 四、重出 五、序次不当 六、分类不当 七、收录唐人著作 参考书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