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依据公共经济学基础理论,参考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构建工业化、大气污染、大气污染防治政策的关联模型(PiSR);依据全国及各省空气质量数据与大气污染排放数据,分析我国大气污染的防治效果;应用时间序列、空间计量、中介效应分析方法,分析工业化对大气污染防治的影响机理,具体包括探索工业化进程与大气污染的相关性,研究产业结构、能源消费、技术进步等工业化要素对大气污染的影响;应用内容分析法、中介效应分析法,梳理全国大气污染防治政策,分析大气污染防治政策的演进特征以及大气污染防治政策对大气污染防治的作用机理;基于测量结果,借鉴先行工业化国家的大气污染防治经验,提出大气污染防治效果的提升对策。 目录 章 绪论 节 问题提出 第二节 文献述评 第三节 研究设计 第二章 工业化、大气污染、大气污染防治政策的PiSR模型构建 节 理论基础 第二节 大气污染防治效果 第三节 大气污染的工业化压力与影响机理 第四节 大气污染的防治政策响应与作用机理 第五节 工业化、大气污染、大气污染防治政策的关联模型(PiSR) 第三章 中国大气污染防治效果分析 节 分析方法 第二节 中国空气质量的时空特征 第三节 中国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时空特征 第四章 中国工业化对大气污染的影响分析 节 分析方法 第二节 大气污染的工业化压力 第三节 工业化对大气污染的影响 第四节 工业化对大气污染影响的结果探讨 第五章 中国大气污染防治政策对大气污染的作用分析 节 分析方法 第二节 大气污染防治的政策响应 第三节 大气污染防治政策对大气污染的作用 第四节 大气污染防治政策对大气污染作用的结果探讨 第六章 先行工业化国家大气污染防治的进程与启示 节 先行工业化国家的大气污染防治进程 第二节 先行工业化国家大气污染防治经验对中国的启示 第七章 中国大气污染防治效果的提升对策 节 加快经济结构升级 第二节 加速新旧动能转换 第三节 强化“内生性”激励政策 第四节 适度实施“外源性”政策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创新之处 第三节 研究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