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西藏色林错-普若岗日国家公园建设可行性研究 |
分类 |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化学工业 |
作者 | 樊杰 等 |
出版社 | 科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以色林错–普若岗日国家公园建设方案为例,研究脆弱生态系统国家公园遴选标准与规划经验,探索以高原湖泊为保护对象的国家公园合理容量测定技术,建立脆弱生态系统国家公园的遴选标准,初步建立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的遴选标准和名单,提出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建设思路;研究色林错–普若岗日国家公园范围划定与功能分区技术方法,设计色林错–普若岗日国家公园建设的保护体系与格局、公园公益体系和利用格局、公园配套设施和布局、社区联动发展路径、重要小微尺度景观建设等具体方案;构建色林错–普若岗日国家公园管理体制的评估和优化的技术方法,开展色林错–普若岗日国家公园智能管理平台需求调研,建立平台功能需求体系,形成智慧平台管理系统;分析色林错–普若岗日国家公园环境影响评价与效益、风险评估,对其建设可能存在的环境影响、效益和风险进行评价。本书可作为人文地理、城市规划、资源管理等专业科研用书,也可供国家公园建设、生态保护实践领域科研、管理、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目录 章总论1 1.1国家公园科学内涵2 1.2国家公园建设历程与研究进展4 1.2.1国外国家公园建设的借鉴4 1.2.2国内国家公园发展情况7 1.2.3西藏建设国家公园的科学难点和研究价值12 1.3西藏国家公园建设的必要性13 1.3.1符合西藏生态系统特征13 1.3.2优化西藏自然保护地体系14 1.3.3符合西藏社会经济发展规律20 1.3.4解决深度贫困区扶贫攻坚难题的可持续发展模式25 1.3.5适应迅速增长的旅游需求29 1.4西藏国家公园/地球第三极国家公园群初步方案30 1.4.1西藏国家公园建设的基本准则31 1.4.2西藏和第三极国家公园群的研究框架32 1.4.3西藏国家公园群/地球第三极国家公园群初步方案35 1.5政策建议43 1.5.1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创新性43 1.5.2创新预期44 1.5.3政策建议45 第2章色林错区域发展概况47 2.1色林错自然地理概况48 2.1.1地质地貌48 2.1.2气候49 2.1.3河流水系50 2.1.4植被土壤51 2.1.5土地利用51 2.1.6土壤类型54 2.1.7水系分布54 2.2经济社会发展概况56 2.2.1人口经济整体情况概述56 2.2.2色林错拟建国家公园内部人口经济分析57 2.3贫困化与实现两个百年目标65 2.3.1个人贫困与可持续生计65 2.3.2政府贫困与发展战略选择72 2.3.3国家扶持——资金来源和用途分析72 2.4旅游发展74 2.4.1旅游规模现状及发展趋势74 2.4.2旅游需求特征及趋势74 2.5色林错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及其土地利用现状75 2.5.1总体特征75 2.5.2保护区内部土地利用分析76 2.5.3保护区周边土地利用分析77 第3章色林错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生态原真性、代表性79 3.1区域生态功能定位80 3.1.1色林错区域主体功能80 3.1.2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的关系81 3.2主要生态系统景观特征82 3.2.1地质景观82 3.2.2湖泊群83 3.2.3冰川群86 3.2.4珍稀物种群87 3.2.5草地系统89 3.2.6湿地系统91 3.2.7自然生态系统特征92 3.3人文状况、特征及成因93 3.3.1人文概况93 3.3.2人文生态系统特征97 3.3.3对国家公园的支撑99 第4章色林错区域自然与人文生态价值评估101 4.1评价依据与方法102 4.1.1评价依据102 4.1.2评价方法103 4.2要素分析104 4.2.1生态资源要素104 4.2.2科考资源要素104 4.2.3人文游憩要素105 4.2.4自然游憩要素107 4.3集成评估111 4.3.1生态系统保护价值111 4.3.2科学知识普及价值116 4.3.3生态景观美学价值117 4.3.4民族文化体验价值127 4.3.5中国国家公园典型性的横向比较128 4.3.6核心价值评判129 4.4限制性因素评估129 4.4.1生态脆弱性129 4.4.2通达性低130 4.4.3社会经济基础薄弱130 4.4.4适游期短133 4.4.5高原反应135 4.5公园潜在价值的动态预判135 4.5.1技术进步135 4.5.2社会经济发展137 4.5.3对外开放140 第5章色林错–普若岗日国家公园合理容量测定141 5.1合理容量测定的技术框架142 5.1.1生态系统脆弱性分析142 5.1.2公园空间的总体需求平衡148 5.1.3旅游空间和生态环境容量151 5.1.4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151 5.1.5社会接受能力154 5.2生态系统脆弱性分析154 5.2.1限制性因子154 5.2.2分级因子158 5.2.3生态系统脆弱性综合评价169 5.3公园功能与非公园功能需求的综合平衡177 5.3.1公园功能需求177 5.3.2非公园功能需求181 5.4旅游空间容量和水环境容量187 5.4.1旅游空间容量187 5.4.2水环境容量190 5.5设施服务保障能力分析190 5.5.1交通可达性与交通容量190 5.5.2住宿191 5.5.3能源需求与供应192 5.6地方民众的意愿和认同192 5.6.1色林错地区社区基本情况193 5.6.2社区调查结果194 5.6.3色林错地区社区参与国家公园建设意愿与能力预评估196 5.6.4未来影响民众意愿的关键因素199 5.7未来容量变化趋势201 5.7.1影响未来容量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201 5.7.2未来容量变化趋势判断203 5.8合理容量测定结果203 5.8.1总体结论203 5.8.2未来趋势204 5.8.3应对建议204 第6章色林错–普若岗日国家公园范围划定与功能分区207 6.1色林错–普若岗日国家公园功能定位208 6.1.1保护色林错湖区高原高寒荒漠生态系统208 6.1.2保护具有苯教特色的人文生态原真性208 6.1.3保护黑颈鹤、藏羚羊等旗舰物种的栖息地和代表性生态景观208 6.1.4优化色林错自然保护地区域管理体制和财政紧张问题208 6.1.5探索小面积利用促进大面积保护模式208 6.2国家公园范围确定的依据、技术流程与结果209 6.2.1国家公园边界划定依据209 6.2.2色林错–普若岗日国家公园范围划定211 6.2.3技术路线211 6.2.4研究数据准备212 6.3国家公园范围划定考虑要素分析213 6.3.1旗舰物种栖息地和迁徙通道213 6.3.2DEM高程分析217 6.3.3土地利用结构分析218 6.3.4主要集水区分析218 6.3.5交通条件分析220 6.3.6综合分析结果220 6.4色林错–普若岗日国家公园内功能分区方法与区划方案222 6.4.1区划原则222 6.4.2区划依据223 6.4.3技术路线与分析方法225 6.4.4分区结果226 第7章色林错–普若岗日国家公园建设方案的探索231 7.1公园保护体系和保护格局232 7.1.1自然生态保护体系232 7.1.2人文生态保护体系234 7.1.3综合保护格局237 7.1.4保护举措与管制要求238 7.2国家公园公益体系和利用格局239 7.2.1国外国家公园的公益化服务情况239 7.2.2色林错–普若岗日国家公园公益化服务内涵与目标241 7.3公益化服务构建方案247 7.3.1用国家公园模式来实现色林错区域的公益化服务247 7.3.2色林错–普若岗日国家公园公益服务规划思路248 7.3.3国家公园模式下各类公益化服务的实现方案249 7.4国家公园配套设施和布局254 7.4.1公共服务网络体系254 7.4.2应急救助网络体系258 7.5社区基本情况预调查与分析259 7.5.1社区基本情况预调查与设计260 7.5.2社区参与国家公园建设意愿与能力预评估261 7.5.3空间聚落体系优化与公共服务配置设计262 7.5.4社区参与国家公园可持续能力建设与就业引导263 7.6小微尺度(节点)建设的原则265 7.6.1色林错–普若岗日国家公园景观的现状特征265 7.6.2色林错–普若岗日国家公园景观品质提升对策268 第8章色林错–普若岗日国家公园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277 8.1国家公园管理的经验借鉴278 8.1.1国家公园管理的经验借鉴278 8.1.2相关经验总结281 8.2色林错现有管理体制282 8.2.1管理基本架构282 8.2.2管理成效283 8.2.3存在问题283 8.2.4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经验借鉴284 8.3色林错–普若岗日国家公园体制机制286 8.3.1整体框架设计286 8.3.2管理体制优化建议287 8.3.3资金投入机制288 8.3.4土地整合模式291 第9章色林错–普若岗日国家公园智慧化管理平台开发报告295 9.1建设目标要求296 9.2国外平台调研296 9.2.1国外国家公园综合管理平台功能调研296 9.2.2色林错–普若岗日国家公园综合管理平台功能调研297 9.3建设目标299 9.4设计原则300 9.4.1统一设计原则300 9.4.2可扩展性和易维护性的原则300 9.4.3先进成熟性原则300 9.4.4经济性和实用性原则300 9.4.5可靠性和稳定性原则301 9.4.6安全性和保密性原则301 9.5平台架构设计301 9.5.1平台总体架构301 9.5.2功能模块介绍301 9.5.3主要功能303 9.6智慧公园系统304 9.6.1平台系统特征305 9.6.2全过程服务设计306 9.7综合管理系统312 9.7.1生态资源现状312 9.7.2生态资源监测312 9.7.3应急管理314 9.8平台的智能化说明314 0章环境影响评价与效益、风险评估317 10.1环境影响评价318 10.1.1环境影响分析与预测318 10.1.2预防环境影响的对策320 10.1.3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320 10.2效益预估321 10.2.1生态效益321 10.2.2社会效益323 10.2.3经济效益325 10.2.4文化效益330 10.3风险分析330 10.3.1生态环境风险330 10.3.2游客安全风险331 10.3.3文化冲突风险331 参考文献333 附录色林错区域考察日志339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