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1.作者史蒂夫·迈克康奈尔(Steve McConnell)是Construx软件公司的CEO,他带领团队在数百个软件组织中总结出了在实际的项目中行之有效的方法,曾著有《代码大全》(第2版豆瓣评分9.3)、《快速软件开发》(豆瓣评分9.4)等多本软件开发图书。 2.本书介绍了业务关注但敏捷主义者经常忽略的主题:敏捷实施中的常见挑战、仅在组织的一部分中实施敏捷的方法、敏捷对可预测性的支持、在多站点团队中使用敏捷的可行方法,以及在受监管的行业中使用敏捷等,这些主题在软件开发的实践中非常重要。 3.本书不是关于如何"正确"地进行敏捷开发,而是关于如何从对业务有意义的敏捷实践中获得价值。从团队、工作、组织3 个维度,系统回答了如何选用适合软件组织的敏捷工具。 4. 本书具有普遍适用性及较高的专业度,来源于300+位不同层级管理者的实践,参考上万条严格的评审,经国内外46位业内敏捷实践者联袂推荐! 内容推荐 “敏捷”一词已成为涵盖各种价值观、原则和实践方法的统称,敏捷实践已成为众多高效能软件组织的制胜之道。然而近年来,新的敏捷实践百花齐放,作为软件开发组织先行者,如何识别有效的敏捷实践方法?如何通过有效的软件开发实现更多的业务功能?本书作者史蒂夫·迈克康奈尔(Steve McConnell)带领Construx软件公司在数百个软件组织实践与总结后,形成卓有成效的现代敏捷实践路线图。本书从团队、工作、组织3个维度,系统回答了如何选用适合软件组织的敏捷工具,如何创建以业务为中心的高效能、自管理团队,如何了解Scrum并诊断团队问题,如何提高sprint环境中的需求一致性,如何提高测试效率以提高质量等问题,让软件组织开发人士能够突破现实世界中的约束条件,领导软件开发组织。本书提出的敏捷实践方法经历300多位不同层级管理者的实践,并参考10000多条严格的评审意见进行打磨,几乎涵盖了卓有成效的敏捷的全部实际考虑,具有极强的普遍适用性。无论你是敏捷教练,还是已采用敏捷开发但对结果不满意的企业管理者、有技术背景但没有现代敏捷实践经验的开发人员、没有技术背景但想了解敏捷相关知识的读者,都能从本书中获得关于敏捷实践的宝贵资源。 目录 第一部分 卓有成效的敏捷介绍 第1章 概述/2 1.1 有效的敏捷为何重要/3 1.2 本书的目标读者/4 1.3 本书与其他敏捷图书有何不同/4 1.4 本书如何组织/5 1.5 让我知道你的想法/6 第2章 敏捷到底有何不同/7 2.1 敏捷的好处从何而来/9 2.2 敏捷边界/10 给领导者的行动建议/12 拓展资源/12 第3章 应对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挑战/13 3.1 Cynefin框架/13 3.2 在复杂项目上取得成功:OODA循环/19 3.3 关键原则:检视和调整/22 给领导者的行动建议/23 拓展资源/24 第二部分 卓有成效的团队 第4章 卓有成效的敏捷从Scrum开始/26 4.1 关键原则:从Scrum开始/26 4.2 常见的Scrum失败模式/33 4.3 Scrum失败模式的共同点/38 4.4 Scrum中的成功因素/39 4.5 一个成功的sprint/40 4.6 典型sprint的时间分配/40 4.7 向Scrum过渡的问题/41 4.8 Scrum计分卡/41 4.9 Scrum的检视和调整:每日Scrum/42 4.10 其他考虑/43 给领导者的行动建议/44 拓展资源/45 第5章 卓有成效的敏捷团队结构/46 5.1 关键原则:搭建跨职能团队/46 5.2 测试人员的组织/49 5.3 关键原则:将测试人员整合到开发团队中/49 5.4 生产支持的组织/50 5.5 被视为黑盒的敏捷团队/51 5.6 你的组织愿意创建敏捷团队吗/52 5.7 其他考虑/52 给领导者的行动建议/53 拓展资源/54 第6章 卓有成效的敏捷团队文化/55 6.1 关键原则:通过自主、专精和目标来激励团队/55 6.2 关键原则:培养成长思维/57 6.3 关键原则:培养以业务为中心/59 6.4 其他考虑/61 给领导者的行动建议/61 拓展资源/62 第7章 卓有成效的分布式敏捷团队/63 7.1 关键原则:加强反馈循环/63 7.2 迈向成功的分布式敏捷团队/65 7.3 关键原则:修正系统,而不是处理个人/69 7.4 其他考虑:内部决策与效率/69 给领导者的行动建议/70 拓展资源/70 第8章 卓有成效的个人和团队沟通/72 8.1 关注个体/72 8.2 关键原则:通过培养个人能力来提高团队能力/73 8.3 卓有成效的团队沟通/76 给领导者的行动建议/81 拓展资源/82 第三部分 卓有成效的工作 第9章 卓有成效的敏捷项目/86 9.1 关键原则:保持项目规模小/86 9.2 关键原则:保持sprint短小/89 9.3 采用基于速度的计划/92 9.4 关键原则:以垂直切片的方式交付/93 9.5 关键原则:管理技术债/96 9.6 合理分配工作,避免心力交瘁/99 9.7 其他考虑:与项目无关的软件开发工作/100 给领导者的行动建议/100 拓展资源/101 第10章 卓有成效的大型敏捷项目/102 10.1 大型项目上的敏捷有何不同/102 10.2 大型项目上的敏捷重点实践/103 10.3 布鲁克斯法则/105 10.4 康威定律/105 10.5 关键原则:通过架构支撑大型敏捷项目/106 10.6 大型项目上协作方式的变化/108 10.7 大型项目带来的协作挑战/109 10.8 大型敏捷项目的评分卡/109 10.9 从Scrum开始/111 10.10 其他考虑/111 给领导者的行动建议/112 拓展资源/113 第11章 卓有成效的敏捷质量/115 11.1 关键原则:使缺陷检测的时间最短/115 11.2 关键原则:制定并采用完成定义/116 11.3 关键原则:将质量维持在可发布水平/119 11.4 减少返工/120 11.5 其他考虑/120 给领导者的行动建议/121 拓展资源/122 第12章 卓有成效的敏捷测试/123 12.1 关键原则:由开发团队编写自动化测试/123 12.2 使敏捷测试卓有成效的更多要领/125 12.3 其他考虑/127 给领导者的行动建议/128 拓展资源/128 第13章 卓有成效的敏捷需求开发/129 13.1 敏捷需求的生命周期/129 13.2 敏捷需求工作有何不同/130 13.3 Cynefin框架与需求工作/132 13.4 敏捷需求:故事/134 13.5 敏捷需求容器:产品待办事项列表/135 13.6 需求如何进入产品待办事项列表/137 13.7 关键原则:细化产品待办事项列表/138 13.8 关键原则:制定并使用就绪定义/140 13.9 其他考虑:需求基础/140 给领导者的行动建议/141 拓展资源/142 第14章 卓有成效的敏捷需求优先级排序/143 14.1 产品负责人/143 14.2 T恤估算法/144 14.3 故事地图/147 14.4 其他考虑:需求的优先级/151 给领导者的行动建议/152 拓展资源/152 第15章 卓有成效的敏捷交付/154 15.1 关键原则:自动化重复性工作/154 15.2 支撑CI/CD的工作实践/155 15.3 采用CI/CD的好处/157 15.4 其他考虑:持续交付/158 给领导者的行动建议/159 拓展资源/160 第四部分 卓有成效的组织 第16章 卓有成效的敏捷领导力/162 16.1 关键原则:管理结果,而不是管理细节/162 16.2 关键原则:用指挥官意图明确表达目标/163 16.3 关键原则:关注吞吐量,而不是关注活动/164 16.4 关键原则:在关键敏捷行为上以身作则/165 给领导者的行动建议/165 拓展资源/166 第17章 卓有成效的敏捷组织文化/167 17.1 关键原则:正向看待错误/167 17.2 心理安全/169 17.3 关键原则:以量化的团队产能为依据制订计划/170 17.4 建立实践者社群/171 17.5 公司在支持卓有成效的敏捷中扮演的角色/172 给领导者的行动建议/172 拓展资源/173 第18章 卓有成效的敏捷度量/174 18.1 度量工作量/174 18.2 度量工作质量/177 18.3 度量的一般注意事项/177 18.4 其他考虑:谨慎使用来自工具的数据/178 给领导者的行动建议/179 拓展资源/179 第19章 卓有成效的敏捷过程改进/180 19.1 Scrum作为过程改进的基线/180 19.2 提高生产力/180 19.3 严格绘制价值流图,并监控在制品数量/183 19.4 敏捷回顾/185 19.5 谨防应付度量/187 19.6 检视和调整/187 19.7 其他考虑:度量个人生产力/188 给领导者的行动建议/189 拓展资源/189 第20章 卓有成效的敏捷预测/191 20.1 发布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可预测性/191 20.2 可预测性的类型/192 20.3 可预测性与敏捷边界/199 20.4 可预测性与灵活性/200 20.5 其他考虑/200 给领导者的行动建议/201 拓展资源/202 第21章 受监管行业中的卓有成效的敏捷/203 21.1 敏捷如何支持受监管环境中的工作/203 21.2 Scrum如何支持受监管环境中的工作/204 21.3 受监管系统的敏捷边界/207 21.4 其他考虑:监管要求/208 给领导者的行动建议/209 拓展资源/209 第22章 卓有成效的敏捷项目组合管理/211 22.1 加权最短作业优先/211 22.2 其他考虑:T恤估算法/215 给领导者的行动建议/215 拓展资源/216 第23章 卓有成效的敏捷实施/217 23.1 一般变革方法/217 23.2 多米诺变革模型/217 23.3 在组织内传播变革/222 23.4 再谈高层级的变革推广/224 23.5 检视和调整/225 给领导者的行动建议/225 拓展资源/226 第五部分 结尾 享受劳动果实/230 关键原则汇总/232 参考文献/235 书评(媒体评论) 这本书从软件开发的本质切入,围绕价值、团队、个人、度量、领导力等方面,以实际案例和经验总结为主,娓娓道来,带着读者一步一步深入理解敏捷的精髓。 ——姜信宝,《Scrum 精髓:敏捷转型指南》译者,Scrum 联盟认证Scrum培训师(CST) 敏捷如何在组织内推行与落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就像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哈姆雷特。正因如此,这本书的难能可贵之处才得以彰显:这本书不但系统介绍敏捷的理论框架,并且根据过去40 年颇有价值的经验教训,归纳出28 个关键原则,为敏捷的推行与落地提供了方向指引。更为难得的是,每个章节基于理论和原则,给出切实可行的“给读者的行动建议”。 ——姜泳涛,泰康保险集团科技中心敏捷教练 拿到这本书的第一感觉:重复敏捷中老生常谈的基本概念。集中精力、仔细阅读后,越读越有共鸣,尤其是很多阻碍敏捷落地的非敏捷内容,比如驱动力、情商、同侪压力、组织生命周期、变革模型等。我强烈建议你将这本书作为了解敏捷的入门书。它就像一张地图,可以清晰地指明方向,并帮助你快速搭建起敏捷的知识体系。 ——李小波,华为外部软件教练,绘玩教育(iPlayABC)CTO,软件匠艺(Coding Style)社区发起人 这本书有两个显著的特点。 一是完备。这本书系统地描述敏捷的方方面面:实践来源、应用场景、组织文化、领导力、团队、需求、管理、技术、质量、交付、度量、过程改进、大型项目组合管理以及受监管行业中的敏捷等。 二是务实。作者没有人云亦云,而是有自己的观察与思考。他更加注重敏捷的关键原则与实际应用效果,基于软件组织的真实案例,灵活地看待敏捷实践,很好地平衡敏捷的理想与现实,澄清关于敏捷的很多误解。 ——任甲林,麦哲思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术以载道:软件过程改进实践指南》《以道御术:CMMI 2.0 实践指南》作者 这本书提到意识自主、能力专精和目标对齐这个铁三角,直击敏捷组织的本质。只有看透这一本质并付诸行动,才能尽早并高质量地产出“可工作的软件”。 ——申健,优普丰敏捷咨询全球合伙人,Scrum 联盟认证Scrum 培训师(CST)& 认证Scrum 团队教练(CTC) 这本书有效扩展了基础的敏捷框架及实践,形成针对软件研发从个人、团队到组织文化不同层面的工作指引,比较均衡地考虑到敏捷管理和技术实践的组合应用。当前的组织管理者面对数字化转型的压力,急需大规模构建软件研发能力,阅读本书,正当其时。 ——肖然,Thoughtworks 创新总监,中国敏捷教练企业联盟秘书长 敏捷不是几句高度抽象、高度泛化的口号,不是外延无限宽广、内涵无限稀薄的“片儿汤话”,而是一系列非常具体的原则和实践。这本书列出的28 个具体问题,穷尽了敏捷各个方面需要考虑的要素,让缺斤少两的伪敏捷无所遁形。 ——熊节,极限编程合作社发起人 穿过热闹的场面,拨开华丽的辞藻,静下心来思考成功与失败的敏捷之间到底有何区别,到底哪些才是有效的敏捷实践,而不是咨询师为了粉饰履历而抹上的浓妆溢彩。史蒂夫在书中为我们娓娓道来。淡淡的味道,浓浓的回甘。许多曾困扰我多年的疑问,都在这本书中找到了答案。希望你也有同样的收获。 ——徐毅,中国敏捷教练企业联盟副秘书长,EXIN 全球智库(EPG)成员,EXIN 敏捷教练评估师 这本书的优点就是针对整个敏捷过程进行了清晰的分类及流程的梳理,让你能够从书中轻松找到自己的困惑点,并且获得相应的行动建议。这本书凭借着300 多位敏捷实践者提出的1 万多条严格评审,让我在阅读中感受到了文笔思路的统一和字字如金的简短有力。如果你正在落地敏捷,那么这本手册应该随时放在身边,在做什么就看什么,预防“踩雷”的同时抓住落地的关键原则,可以少走不少弯路。 ——云层,TestOps 测试运维开拓者,《敏捷测试实战指南》作者 市面上已经有很多讲述敏捷方法和实践的书,但这本书依然非常吸引我,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首先是作者写作的出发点,即始终提倡“卓有成效”。敏捷实践本身并不是目的,其所带来的“卓有成效”的业务结果才是最终目的。这本书分享了大量被经验证明卓有成效的敏捷原则和实践,并没有强调某些死板教条的规则或加入言过其实的华丽包装,每章的内容目标都是解决具体问题,非常接地气。 其次是作者强调敏捷是一种依赖于从经验中学习的经验主义方法,虽然通过行业经验有套路可循,但更重要的是在落地和应用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检视和调整,在组织、团队、个人层面不断改进和优化,最终才能享受到持续精进带来的胜利果实。 读者可以把这本书作为工具书,带着问题阅读和寻找答案,相信会对你深入理解敏捷大有裨益。 ——张乐,京东DevOps 与研发效能技术总监、架构师 这本书从卓有成效的团队到卓有成效的工作、组织,覆盖了敏捷开发方式下的方方面面。作者针对每个方面整理出提纲挈领的“关键原则”,并且给出行动建议,帮助读者根据自身的应用环境思考敏捷落地的实施方案。除此之外,这本书也强调了敏捷的文化、领导力、项目管理、质量、测试、可预测性等内容,这些往往是国内敏捷开发中容易忽视的要素。总的来说,这是一部有深度、有温度的敏捷力作,它同时彰显了简洁、开放和灵活的写作风格。 ——朱少民,同济大学特聘教授,QECon 大会发起人 这本书透过形形色色的敏捷或不太敏捷的现象,针对性阐述了作者对软件开发和团队成长的本质的认识。全书通篇都有许多警句和洞见,如敏捷开发的原则就是缩短反馈循环,又如卓有成效的激励机制是自主、专精和目标的达成。 有人会问:如果我们按照这本书的方法培训了员工,但是他们离职了,这不是亏了吗? 那么反问:如果我们不培训员工,而他们一直留在公司,谁亏得更多呢? 这本书值得所有想让员工和公司成长的组织学习! ——邹欣,CSDN 副总裁,《构建之法:现代软件工程》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