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作者通过对中国近代公民教育的历史梳理,分别回答了影响公民教育兴起与发展变迁的因素,解答了公民教育中的“杜威难题”,在此基础上,系统阐述了公民教育与国家建构的互动关系以及互动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这一成果也是作者从教育学视角对如何保持国家凝聚力和国家权力的正当性的一次学术回应,具有较高的学术意义和一定的时代价值,体现了学术著作的应有之义。 内容推荐 《公民教育与国家建构的互动关系研究》为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青年项目:基于中国经验的公民教育与国家建构的互动机制研究(项目编号:CEA150168)成果。作者刘争先采用历史社会学的研究范式,运用国家建构理论,解释了从1895年中国甲午战败到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期间中国近代公民教育兴起与发展变迁的原因,深入探讨了现代国家建构进程对公民教育的影响以及公民教育在国家建构进程中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形成公民教育与国家建构互动的一般性解释框架。 目录 绪论 第一章理论视角与研究框架 第一节国家建构作为理论分析工具的适切性 第二节国家建构:基本内涵、路径模式与基本议题 第三节研究设计 第二章帝国崩溃与公民教育的萌芽 第一节帝国的统治危机与权势转移 第二节为立国而新民:新式教育与修身科 第三节晚清国家建构对公民教育萌芽的影响 第四节公民教育在晚清国家建构中的作用 第三章共和困境与公民教育的兴盛 第一节民国初年的法统接续与国家整合 第二节从修身到公民:以何塑造共和国公民 第三节北京政府时期国家建构对公民教育发展的影响 第四节公民教育在北京政府时期国家建构中的作用 第四章党治国家与公民教育的主义化 第一节国民党的转型与弱势独裁 第二节主义时代的主义教育 第三节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国家建构对公民教育主义化的影响 第四节公民教育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国家建构中的作用 第五章研究结论与讨论 第一节国家建构及其进程是公民教育兴起与发展变迁的根本原因 第二节以良性互动破解公民教育领域的“杜威难题”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