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鄂尔多斯盆地榆林气田长北区块是低渗透砂岩气藏的典型代表,经过10余年的生产,积累了大量的基础资料,并在开发中形成了双分支水平井独特的地质、气藏、钻(完)井、地面等一系列的技术成果,为区块高效开发奠定了基础。总结长北气藏成功经验,形成低渗透砂岩气藏的高效开发技术,对同类气藏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内容推荐 鄂尔多斯盆地榆林气田长北区块是低渗透砂岩气藏的典型代表,经过10余年的生产,积累了大量的基础资料,并在开发中形成了双分支水平井独特的地质、气藏、钻(完)井、地面等一系列的技术成果,为区块高效开发奠定了基础。总结长北气藏成功经验,形成低渗透砂岩气藏的高效开发技术,对同类气藏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目录 第一章 开发历程及成果 第一节 概况 002 第二节 勘探开发历程 002 第三节 开发成果 004 第二章 气藏地质特征 第一节 区域地质特征 009 一、地层简况 009 二、构造特征 010 第二节 沉积及砂体展布特征 011 一、沉积特征 011 二、砂体展布特征 027 第三节 储层特征 029 一、岩石学特征 029 二、物性特征 031 三、孔隙结构特征 032 四、成岩作用 037 五、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 046 六、储层非均质性 049 七、气藏及流体特征 054 第三章 储层地质建模 第一节 建模方法概述 057 第二节 储层地质知识库的构建 058 一、现代辫状河特征调研与认识 058 二、野外露头考察及地质特征认识 060 三、“井震”组合精细刻画储层地质特征 065 四、沉积单元的划分 069 五、阻流带的识别及其特征 070 第三节 三维地质建模及储层预测 081 一、网格化及构造建模 082 二、模型的建立 084 三、模型储层参数敏感性分析 091 四、储量估算 094 五、储层预测及“有利区”筛选 096 第四章 气藏工程 第一节 气井产能评价 099 一、不同井型气井产能评价 099 二、产建阶段产能评价 110 三、生产阶段产能评价 113 第二节 井网优化及评价 117 一、井网优化方法 117 二、井网优化效果评价 120 第三节 气藏数值模拟研究 121 一、参考数据类别及应用 122 二、模型初始化 123 三、生产历史拟合 124 四、开发指标预测 128 第四节 气井生产动态分析 128 一、生产动态实时采集监测技术 129 二、生产数据分析与气井管理 131 第五章 双分支水平井钻(完)井工程 第一节 双分支水平井井眼轨迹优化设计技术 136 一、井身结构优化 136 二、双分支水平井井眼轨迹设计原则 137 三、双分支水平井井眼轨迹设计 138 第二节 双分支水平井井眼轨迹实钻控制技术 144 一、12 1/4in井眼轨迹控制技术 144 二、8 1/2in井眼水平段井眼轨迹控制技术 144 三、大斜度井段钻穿煤层技术 147 四、双分支水平井三维地质导向及随钻技术 149 第三节 水平井钻井工具的优化 159 一、钻头优选技术 160 二、钻具组合优化设计 162 三、其他底部钻井工具的优选 163 第四节 水平井钻井液技术 165 第五节 双分支水平井完井技术 169 一、完井技术特点 170 二、完井管柱设计 170 三、洗井作业 171 第六节 储层保护技术 172 一、储层保护的技术难点 172 二、储层保护技术解决思路 173 三、室内实验 173 四、现场应用 176 第六章 采气工艺 第一节 水平井携液机理研究 179 一、水平井气液两相流动规律 179 二、不同井段携液临界产量计算方法 189 三、水平井积液判别方法 199 第二节 气井开采全生命周期管理 208 一、气井开采历程 208 二、气井开采全生命周期管理 208 第三节 气井排水采气工艺 210 一、排水采气工艺优选 211 二、排水采气工艺实施流程 211 三、主体排水采气工艺 212 四、排水采气工艺对比 224 第七章 天然气集输及处理工艺 第一节 天然气集输工艺 22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