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深化税收制度改革,健全地方税体系。本书以“政府的财政职能-地方政府的事权与支出责任-合理的地方政府支出规模-地方税应满足的地方支出需求-地方税的合理规模-地方税体系的优化”为研究主线,主体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以政府的财政职能为起点,依据受益原则、兼顾政府职能和行政效率原则、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的原则,重新划分了中央和地方间的事权与支出责任。在此基础上,本部分根据Barro的很优政府规模理论测算了合理的地方支出规模。第二部分在对地方税的功能进行定位的基础上,以“拉弗曲线”为理论依据,分别用全国样本和各地区样本计算了中国合理的地方税税负。接下来,该部分对中国现行地方税的收入规模、增长情况、结构、与支出责任的匹配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中国现行地方税体系的经验与问题。第三部分在借鉴部分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以为地方政府履行其支出责任筹集财政收入为主要目标,提出近期以共享税为导向和远期以专享税为导向构建地方税体系的建议。 目录 引言 第一章地方税体系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主要概念界定 第二节相关理论 第二章地方政府的事权与支出责任 第一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中央与地方间财政关系的历史演进 第二节地方政府合理的事权与支出责任 第三节本章小结 第三章地方税的功能定位与合理税负 第一节地方税的功能定位 第二节地方税的合理税负 第四章中国地方税的规模、结构及与支出责任的匹配 第一节地方税的规模 第二节1994年以来地方税收收入增长情况 第三节1994年以来地方税结构的变化 第四节中国地方税财力与支出责任的匹配 第五节中国现行地方税体系的经验与问题 第六节本章小结 第五章国际经验借鉴 第一节税权划分 第二节共享税情况 第三节地方专享税情况 第四节地方财力与支出责任的匹配 第五节国际经验对中国地方税体系优化的启示 第六章中国地方税体系的优化 第一节目标与原则 第二节总体思路 第三节共享税导向 第四节专享税导向 第五节其他配套改革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