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只有自觉地学会与病毒共存,与不确定性共处,向灾害学习,才有可能摸索出一条人类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正道。我们终将明白,在这个世界上专享能够确定的,就是不确定性,任何确定性的状态都将是人类适应不确定性而构造的结果,而且总是处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变化过程之中。 内容推荐 历史地讲,自然非人,亦非自然;人非自然,人亦非人。两者既对立又共生,既区别于对方,又包含着对方。而在共同出演灾害之类的生态戏剧时,两者就如同世界有名悬疑大师希区柯克巅峰期作品《迷梦记》中的男女主角一样,其各自的角色和相互间的身份,在侦探与嫌犯、爱人与敌人、受害者与施害者之间,随着故事的展开,迷雾般地纠缠反转,难解难分。 目录 前言:文明的“双相” 专题一 把不确定性带入历史 自然灾害与近代中国 荆棘中的穿行:现代进程的生态视角 “旱魃为虐”:中国历史上的旱灾及其成因 “卖一口,救十口”:关于妇女买卖的比较研究 “水旱蝗汤,河南四荒”:历史上农民反抗行为的饥荒动力学分析 家庭的解体与重生:历史视野下的唐山大地震 专题二 抹不掉的印记 “在目前的近代史教科书中,对于灾难的记忆被遗忘了” 从《一九四二》说起:文史资料与中国灾荒史研究 文史资料:一扇透视灾害历史的记忆之窗 灾难记忆与政治话语的变迁:以文史资料中的灾害记述为中心 专题三 山水之间 长江流域洪水灾害的历史回顾与展望 环境史视野下的近代华北农村市场 自然与文化的双重变奏 江淮之间:区域灾害史研究的新征程 从“自然之河”走向“政治之河” 新时代的“山海经” 专题四 救荒活民 古今救灾制度的差距与变迁 用历史的眼光看待慈善 大荒政:中国救荒史的新篇章 专题五 现实的历史之境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从灾荒史研究得来的启示 祸福相倚:浅谈灾害后果的利害双重性 一根篱笆三根桩:从北京电网到“阳光经济” 生态学视野下的“非典”问题 和而不同:多元比较中的中国灾害话语及其变迁 专题六 与灾害同行 李文海:为哀鸿立命 有效地耕耘这一片园地 时代呼唤更成熟的中国灾荒史学 尘暴与环境史 生态史:历史的生态学畅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