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评论(第二辑)》的作者群既有小荷尖尖初上路的人,也有莎学研究的名流。前者有攻读博士学位的年轻学生和学者。《评论》本着对文不对人的原则,不论门第,只论文章是否真有收获与发现。
在“名家论坛”栏目里,《评论》汇集了研究莎士比亚的台柱子学者,把新的研究成果刊载于此,以利于与年轻学者进行思想交流与碰撞。这个栏目同时具有国际性、前沿性和相当的开拓性。
该书是一个真正期望为作者提供尽兴汇报学术成果的平台,因而给予作者足够的表达空间,不规定和篇幅。因为,这是学科性质所需的。我们强调对问题的透彻论证与探索,希望能真正地通过格物而达到致知的目的,不给读者留下言已尽且意也有穷之感。
在选材、组稿方面,该书秉承务实、求新的目标。除各个方向如文本、理论、历史与文化等的交汇,翻译、演出、专题讨论等方面的论文以外,还专门设置了短小的,与话题相配的,言简意赅、要言不烦的小文。在“人物专访”里,我们设计了两种莎学历史人物的素描,有林纾这种开先河者,其他如朱生豪的家人朱达先生,译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屠岸先生,中国的约翰逊、编莎士比亚大词典的刘炳善先生等;同时,我们还设计了推出新成果信息的“前沿快递”栏目,一叶知秋式地介绍新近出版的著作、文集、教材等。这些文章虽然看起来不是那么系统、深入、全面,但它们有自己的作用,为学术提供了信息,展现了风采,设置了窗口,也成为回顾历史的有效渠道。
该书尽量保持固定的栏目,以形成特色,并对相关问题保持足够时长的追踪,比如文本、理论、前沿问题等。此外,一些栏目对课题目标等进行专题讨论,比如“马克思主义与莎士比亚”这个栏目,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