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一部文学评论集,主要内容为在场主义的理论探索、作品品评。作品A面从“问场、问答、问道”三方面汇集作者撰写的关于“在场主义”的相关文章,B面为阿来、溥菲、杨献平等知名作家从“读场、读书、读心、读城”四方面对周闻道的著作及理论文章的点评。全书从中可以了解在场主义创立的有关流派命名、理论构建、审美本位、文学观念及评奖价值尺度等源头性问题,具有在场“说出就是创世”散命与觉醒的史学意义。 目录 A面 散文:觉醒年代 <问场> 在场写作与散文性 在场写作与精神自由 追求审美空间的无限宽广 阅读一个时代的良心 ——读索尔仁尼琴《古拉格群岛》 浅说徐志摩诗歌的理想悲剧色彩 在草木生活中发现生命的奥秘 ——杨庆珍《人间草木有真情》序 <问答> 作品是文学观念的证词 ——周闻道答《文学报》《眉山日报》记者问 在场的价值是去除遮蔽,呈现真相 ——周闻道访谈录 接受《初中生作文》杂志访谈 让阅读开启智慧之门 ——周闻道访谈 <问道> 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的心理逻辑解读 珍视精神家园的时代语境 ——“夜话周庄”全球华人散文·诗歌创作大赛颁奖大会答谢词 在意象重构中呈现诗性审美哲学 ——黄明诗读梵高关键词 B面 在场:B面浏览 <读场> 散文“在场”的文本踪迹/周伦佑 ——读《七城书》兼论在场主义散文的流派标识 一个独特的“文化社群”和“公共空间”/唐小林 时代书写:挑战与机遇/申红梅 ——读《重装突围》 文以在场:意义与价值的沉重/郭爱国 ——读周闻道报告文学《重装突围》 重述转型中国:周闻道在场主义散文的价值与意义/唐小林 散文创作评论与审美发现/冯源 ——读评论文集《介入的力量》 散文的坐标/傅菲 于寻常中见奇崛/润 雨 ——浅析周闻道散文中意象的营造 在场主义的台前体会之“关于”/罗斌冰 在场主义:理论与文本的拥抱/孔明玉 实像与幻象的无缝对接/章勇 ——周闻道散文用诗意提升辨识度 <读书> 日常生活的在场/杨献平 ——读周闻道《遁迹水云间》 在场:对非非而“是”的深入勘探/李伯勇 ——读周闻道《暂住中国》 “挥泪削冗”的在场书写与人性召唤/乔民英 敞亮的世界:思维之后/缘分二月 ——赏析周闻道《遁迹水云间》 在场写作的介入意义/黄彩梅 ——以周闻道《边际的红》为例 转型期中国的坚实叙事/唐小林 ——读周闻道的两部散文 倾听心灵的低语/聂作平 ——周闻道《点击心灵》闲话 在文字中体味喜悦和尊严/张生全 读周闻道的书有感/佚名 远近高低各不同/谢红 ——谈周闻道在场写作 企业病的个性散文考证/龚盖雄 ——读周闻道《国企变法录》 在场主义:理论与文本的契合 ——周闻道《发现的秘密》《介入的力量》分享会实录 <读心> 亲历心灵的圣境/陈亚平 ——周闻道散文创作初评 熟悉中的陌生/周 强 ——周闻道《点击心灵》读后 心灵页面的诗意浏览/半夏 ——读周闻道《点击心灵》 读周闻道散文笔记六则/李淑珍 周闻道散文阅读笔记/小月爱爱 诗意的尖锐/女检察官 ——读周闻道《侧影》 闻天下之道/佚名 ——读眉山周闻道 审美空间:从闻道到在场的宽广/吴昕孺 周闻道《对岸》《家的前世今生》作品研讨会发言实录 中国改革文学的一次重装突围 ——周闻道报告文学《重装突围》分享会实录 在时代大格局中界定文学的存在价值/余毅 ——《重装突围》获第十届“四川文学奖”接受《眉山日报》专访 <读城> 超验的体察超越的启示/伍立杨 ——周闻道在场主义散文《玻璃城》之眉批 在场写作之忧郁多色/沈荣均31l ——读周闻道《红尘距离》 当下的迷失和周闻道在场写作/竣毅 ——解读周闻道散文《七城书》 散文的低门槛和高精神/缘份二月 ——《七城书》之感 走近《家的前世今生》/梦缘无望 一部中国暂住制度的送终之作/黄建清 ——读周闻道《暂住中国》 《暂住中国》与非虚构叙事本体性/陈泽曼 “暂住”制度的身份介入胆识/刘晓倩 为“暂住制度”敲响丧钟/润雨 ——读周闻道《暂住中国》 让灵魂肆意缠绵/川 湄 ——读周闻道先生散文集《遁迹水云间》 在场,不只是写作方法(代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