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以苏童小说为研究对象,考察苏童小说中的欲望叙事。在苏童三十余年的创作历程中,欲望既是苏童小说创作的切入点,是他叙事的母题,也化作他叙事的动力,成为贯穿苏童创作始终的精神线索。除绪论与余论外,全书共分为四章。通过对苏童小说的研究,阐述欲望对人类生活与人性的影响,探讨苏童创作的文化内涵与精神意义,寻获一种把握苏童小说世界的新路径,以期凸显苏童对中国文学的独特价值。总体来说,本书建立在对苏童小说进行系统梳理与重新阐释的基础上,结合中、西方关于欲望的探讨,尤其是程文超教授关于欲望的重新叙述以及文化阐释为理论支撑,运用理论寻绎与作品阐释相结合、宏观审视与文本细读相结合的原则,将欲望置于伦理学、哲学、人类学等批评视野中,从苏童小说创作的历史文化语境、欲望形态、叙事角度、欲望内涵与超越性体现这四个方面展开论述,指出对欲望的悲悯叙事是苏童小说的重要内涵与精神气质。这一认识苏童及其创作的新视角,不仅对于苏童小说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于当代小说而言,研究苏童这一个案,也可为当下的小说创作提供新的经验与借鉴意义。 目录 绪言 第一章苏童与先锋小说的欲望叙述 第一节叙事革命开始了 第二节欲望:叙事革命的核心修辞 第三节苏童小说的欲望"寓言" 第四节欲望所表征的人生 第二章苏童小说的欲望形态 第一节"香椿树街"、少年的青春回访 第二节情欲的压抑与释放 第三节"米"与食物记忆 第四节死亡及其想象方式 第三章叙事者与叙事角度 第一节"枫杨树故乡"与颓败的家族 第二节自我的审视与建构 第三节童年经验与"少年血"记忆 第四节"傻子"与逃离者的书写 第四章欲望的精神内核与超越方式 第一节物欲世界的沉浮 第二节"南方"的堕落与诱惑 第三节"红粉"与女性生存悲歌 第四节日常性与悲悯精神 余论一个以"轻逸"写"繁复"的作家 参考文献 附录 苏童小说创作年表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