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如何站在世界舞台的中央?
揭示中国企业全球创新赶超的智慧!
基于情境逻辑与行为逻辑
实现技术追赶与创新跨越
凝炼产业技术追赶的企业智慧
探索中国自主创新的理论体系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非对称创新:中国企业赶超战略 |
分类 | 经济金融-管理-企业经营管理 |
作者 | 魏江 刘洋 |
出版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中国企业如何站在世界舞台的中央? 揭示中国企业全球创新赶超的智慧! 基于情境逻辑与行为逻辑 实现技术追赶与创新跨越 凝炼产业技术追赶的企业智慧 探索中国自主创新的理论体系 内容推荐 本书在总结过去产业创新赶超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新发展阶段的中国实践,构建起基于MIT-LARGE框架的非对称创新理论。该理论提出了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存在的“非对称情境”——市场体制的非对称性、制度形态的非对称性、技术体制的非对称性。 正是中国独特的市场体制、制度形态、技术体制,决定了中国企业创新赶超的非对称行为,由此,本书从行为逻辑阐述了学习机制、组织架构、追赶路径、组织治理、创新生态等的非对称性。 本书的核心研究目标就是基于情境逻辑和行为逻辑,构建中国企业非对称创新理论框架,既为中国企业创新赶超提供建议,也驱动构建中国特色创新管理理论有所突破。 目录 目录<br /><br />总序<br />推荐序<br />前言<br />第1篇 总论<br />第1章 中国企业创新追赶<br />1.1 新兴经济体企业创新战略概述4<br />1.2 中国企业追赶历程的理论探索7<br />第2章 非对称创新理论逻辑框架<br />2.1 非对称创新概念界定14<br />2.1.1 管理学中的“非对称”14<br />2.1.2 非对称创新概念15<br />2.2 情境逻辑:MIT模型18<br />2.2.1 中国市场体制的独特性18<br />2.2.2 中国制度形态的独特性19<br />2.2.3 中国技术体制的独特性21<br />2.3 行为逻辑:LARGE框架22<br />2.3.1 非对称学习机制23<br />2.3.2 非对称组织架构24<br />2.3.3 非对称追赶路径26<br />2.3.4 非对称组织治理26<br />2.3.5 非对称创新生态27<br />第2篇 情境逻辑:MIT模型<br />第3章 市场体制的非对称性<br />3.1 市场换技术:统一大市场的力量34<br />3.1.1 中国市场体制的独特性35<br />3.1.2 市场非对称焦点动机38<br />3.1.3 市场换技术悖论:双刃刀效应40<br />3.2 不均衡市场:学习梯度空间41<br />3.2.1 学习梯度空间的形成42<br />3.2.2 具有多样性的学习梯度空间44<br />3.3 制度型市场:使能追赶45<br />3.3.1 制度型市场的概念和内涵46<br />3.3.2 制度型市场与技术追赶50<br />第4章 制度形态的非对称性<br />4.1 混合所有制: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互补效应55<br />4.1.1 国有企业的创新动力与政策设计56<br />4.1.2 民营企业的战略定位与创新机制63<br />4.1.3 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协同创新效应67<br />4.2 制度供给:集中力量办大事70<br />4.2.1 配置资源以引领创新方向70<br />4.2.2 新型举国体制与创新能力74<br />4.3 制度创业:摸着石头过河76<br />4.3.1 政府背书下的民间制度创业77<br />4.3.2 国家主导的制度创业:先试点,再推广79<br />第5章 技术体制的非对称性<br />5.1 技术能力基础薄弱与全球研发系统构建83<br />5.1.1 镜像假设与全球研发系统架构构建83<br />5.1.2 后发企业全球研发系统架构的设计规则86<br />5.2 不同所有制企业间的能力失衡与创新溢出88<br />5.2.1 不同所有制的企业选择可见度技术活动的差异88<br />5.2.2 能力逻辑下不同所有制的企业技术活动的演化<br />轨迹92<br />5.2.3 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在技术创新追赶上的互补性94<br />5.3 创新独占性缺失、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98<br />5.3.1 集群企业知识资产治理的作用机理与路径98<br />5.3.2 专业服务业企业知识资产的治理机制与路径107<br />5.3.3 平台网络知识资产的治理机制与构建路径109<br />第3篇 行为逻辑:LARGE框架<br />第6章 非对称学习机制<br />6.1 协同学习路径125<br />6.1.1 多元所有制与企业协同学习路径125<br />6.1.2 国际化学习机制与协同创新路径131<br />6.2 制度型市场下的组织学习138<br />6.2.1 逆向组织学习138<br />6.2.2 启发式学习142<br />第7章 非对称组织架构<br />7.1 混合型同构:迂回式助力内外部合法性双元选择155<br />7.1.1 中国企业国际化过程中的合法性双元选择困境155<br />7.1.2 合法性双元选择的四种同构策略157<br />7.1.3 混合型同构策略中合法性双元获取的机制选择160<br />7.2 非镜像设计:非对称解决“组织–技术”架构设计困境161<br />7.2.1 “组织–技术”架构设计难以对称的困境161<br />7.2.2 全球架构的镜像设计原则162<br />7.2.3 非镜像设计打破困境164<br />7.3 振荡型演化:同频率实现“战略–结构”配称演化168<br />7.3.1 反应到前摄:合法性战略的演化168<br />7.3.2 分隔到耦合:组织结构的演变172<br />7.3.3 交替式振荡:“战略–结构”的动态配称173<br />第8章 非对称追赶路径 <br />8.1 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176<br />8.1.1 以节约式创新占领低端市场176<br />8.1.2 以突破式创新抢占高端市场179<br />8.2 从互补技术到核心技术182<br />8.2.1 以模仿与逆向工程掌握互补技术182<br />8.2.2 以构建跨边界研发网络突破核心技术183<br />第9章 非对称组织治理 <br />9.1 组织合法性与治理机制192<br />9.1.1 来源国劣势与外部合法性赤字192<br />9.1.2 合法化行动战略197<br />9.1.3 合法性溢出战略200<br />9.2 组织身份与治理机制204<br />9.2.1 组织身份不对称与内部合法性赤字205<br />9.2.2 组织身份不对称与协调机制设计207<br />9.3 制度双元与治理机制211<br />9.3.1 制度双元情境与海外研发机构的功能定位211<br />9.3.2 合法性双元冲突的响应机制214<br />第10章 非对称创新生态<br />10.1 企业创新生态系统与平台创新生态系统218<br />10.1.1 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特征218<br />10.1.2 平台创新生态系统的特征223<br />10.2 平台创新生态系统特定优势的构建226<br />第4篇 结语<br />第11章 大变局下的中国式技术赶超<br />11.1 大变局下的情境变迁235<br />11.2 构建创新追赶双循环格局238<br />11.2.1 新发展格局下创新追赶的挑战238<br />11.2.2 实现新发展格局下的科技创新双循环240<br />11.3 新发展格局下的产业技术赶超243<br />11.3.1 智慧视觉产业的发展历程244<br />11.3.2 MIT模型下我国智慧视觉产业的优势246<br />11.3.3 我国智慧视觉产业的“卡脖子”环节248<br />11.3.4 非对称创新视角下的赶超建议250<br />第12章 数字时代的非对称创新<br />12.1 数字组织提供了技术赶超新情境254<br />12.1.1 组织形态变迁:数字组织的涌现255<br />12.1.2 数字组织对创新战略理论的拓展260<br />12.2 数字组织提供了创新理论重构的新机会274<br />12.2.1 有关创新环境的研究机会274<br />12.2.2 有关创新来源的研究机会276<br />12.2.3 有关创新资源的研究机会277<br />12.2.4 有关创新过程的研究机会279<br />12.2.5 有关创新治理的研究机会281<br />12.3 数字组织情境下的非对称赶超机遇283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