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刑事法评论:比较刑法 |
分类 | 人文社科-法律-法学理论 |
作者 | 江溯 主编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立足刑法理论与司法实践,首先,聚焦比较刑法的基础研究,翻译了三篇德国学者有关比较刑法的学术文章,系统介绍了比较刑法的研究现状、发展目标、功能作用等;其次,结合比较法的研究方法对环境犯罪、腐败犯罪等实务重点问题进行研究;最后,围绕刑法裁量与刑事执行、风险社会与刑事法、数故意说的论据等理论争鸣,翻译了数篇德国、日本、韩国学者的文章,形成的研究成果对理论研究、司法实务、刑事立法等均有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 内容推荐 本书为《刑事法评论》第49卷。本卷主题是“比较刑法”,集中展现了刑法学者对于当下比较刑法研究中所面临的重点问题的理论贡献。既有对比较刑法研究的定义、目标、方法、类型、功能等一般性问题的集中讨论,也有与具体的刑法问题相结合所进行的运用检验,体现了刑法研究的广阔视野与本土特性。本卷设有“比较刑法”“理论争鸣”“环境犯罪”“诈骗犯罪”“网络犯罪”“腐败犯罪”“刑罚裁量与刑事执行”“实证研究”“名家实录”等栏目。 本书涵盖的领域,既有故意论、不作为犯、共同犯罪与刑罚的裁量和执行等刑法总论的重点内容,也包括网络犯罪、财产犯罪、环境犯罪、腐败犯罪等刑法分论的热点问题,还涉及刑法的发展、比较法研究的方法论以及风险社会下的刑事法等宏观命题。 本书对我国刑法学的发展及司法实务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书注重倡导学术批评与争鸣,致力于对现实议题的回应。本书的出版可为相关专业研究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目录 比较刑法 比较刑法的状况及未来 / 〔德〕凯·安博思 文 王芳凯 译 一、 基础:比较刑法的概念及历史 二、 比较刑法的意义及功能 三、 比较刑法的目标、方法及规范性基础 四、 研究及教学中的情形 五、 展望 比较刑法的功能、目标与方法 / 〔德〕阿尔宾·埃泽尔 文 潘泽钧 译 一、 比较(刑)法研究的方案和功能 二、 比较刑法研究的目标设置与类型 三、 比较刑法的方法 四、 结语 比较刑法研究的方法论 ——功能性比较研究方法和理想类型的范式进路 / 〔德〕恩马尤·比利斯 文 项佳航 译 一、 序论:确立研究的目标和方法 二、 功能性比较的研究方法 三、 理想类型及其在比较刑法研究中的应用 四、 结语 环境犯罪 欧洲的环境刑法和气候刑法 ——欧盟《绿色协议》视野下刑法之可能角色 / 〔德〕赫尔穆特·查致格 文 童译瑶 译 张志钢 译校 一、 引论 二、 欧盟环境和气候保护之中心任务:《绿色协议》 三、 欧盟环境刑法立法之路上的绊脚石 四、 对欧盟现行刑法协调性法律文件的批评 五、 “气候刑法”在哪儿呢? 六、 “气候刑法”的反对意见及其欠缺说服力的原因 七、 结语 恢复性司法治理环境犯罪的新西兰蓝本与中国镜鉴 / 赵小姣 一、 新西兰恢复性司法的立法沿革 二、 恢复性司法在新西兰环境犯罪领域的兴起与发展 三、 新西兰恢复性司法治理环境犯罪的意义与挑战 四、 对我国恢复性司法治理环境犯罪的借鉴意义 五、 结语 论污染环境犯罪刑法适用中的社会参与 / 安汇玉 一、 社会参与污染环境犯罪刑法适用的现实动因 二、 社会参与污染环境犯罪刑法适用的理论依据 三、 社会参与污染环境犯罪刑法适用的实践考察 四、 社会参与污染环境犯罪刑法适用的制度建构 五、 结语 诈骗犯罪 刑民交叉视角下诈骗罪认定实质化研究 / 周奕澄 一、 刑民欺诈关系认识之匡正 二、 既有实质化认定路径反思 三、 财产损失实质化路径提倡 四、 财产损失实质化路径展开 五、 结语 诈骗罪欺骗行为中的“事实”——本质、特征与类型 / 解彦梓 一、 “事实”——前置性的讨论 二、 内心事实 三、 未来事件 四、 价值判断与意见表达 五、 真实事实 六、 结语 网络犯罪 论“一对多”型不法参与行为的可罚性 / 宋一璐 一、 引言:“一对多”型不法参与行为及其处罚困境 二、 理论基础:罪量要件的体系性地位 三、 研究回顾:既有理论方案的梳理与评判 四、 视角转换:多次普通违法行为普遍合并评价的质疑 五、 观点展开:“一对多”型不法参与行为可罚性的双层判断体系 六、 结语 网络视域下财产犯罪解释的“技术异化”与人本回归 / 马光远 一、 财产犯罪解释的“技术异化”之命题提出 二、 财产犯罪解释的“技术异化”之负面效应 三、 财产犯罪解释的“技术异化”之理念偏差 四、 财产犯罪解释的“技术异化”之人本回归 五、 结语 腐败犯罪 挪用资金罪“超过三个月未还”情节的程序性定位及解读 / 蔡荣 一、 “超过三个月未还”的司法困境 二、 “超过三个月未还”的体系地位 三、 “超过三个月未还”作为程序性要素的证明内容 四、 “超过三个月未还”作为程序性要素的证明功能 五、 “超过三个月未还”的程序化修正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实行行为新论:不作为说的再展开 / 崔涵 一、 引言 二、 既有学说之检讨 三、 不作为说的新展开 四、 结语 论投资移民的反腐败监管机制:问题与对策 / 杨超 一、 对投资资金进行审核的主要机制 二、 投资移民反腐败监管中的漏洞与障碍 三、 投资移民反腐败监管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四、 结语 刑罚裁量与刑事执行 法官和非法律专业人士的量刑 / 〔德〕埃莉萨·霍芬、〔德〕托马斯·魏根特 文 刘心仪 译 一、 导论 二、 研究方法 三、 研究结果 四、 研究结果概述 五、 结论 量刑指南与法官自由裁量 ——德国量刑法需要修改吗? / 〔德〕约翰尼斯·卡斯帕 文 谭淦、王伟华 译 一、 导论:德国宪法之下的量刑 二、 量刑理论的作用 三、 经验发现 四、 量刑指南作为一种方案? 五、 修改建议 论韩国司法对性犯罪的从宽量刑 ——从批判性视角出发 / 〔韩〕郑栽骏 文 谢恩、朱霖徽、相敏 译 一、 韩国的性犯罪趋势 二、 性犯罪与其他犯罪的刑罚比较 三、 对韩国与其他国家性犯罪判刑情况的比较研究 四、 对韩国性犯罪从宽量刑的批判性分析 五、 结论 从“要我劳动”到“我要劳动” ——服刑人员劳动改造能动性激励机制之再造 / 王鹏飞 一、 问题的提出:在“劳动生产”与“劳动改造”之间 二、 “要我劳动”背景下服刑人员劳动改造异化之现状窥探 三、 服刑人员劳动改造异化之诱因分析 四、 从“要我劳动”到“我要劳动”:自我能动性激发下劳动改造的本质 归位 五、 “我要劳动”目标下服刑人员能动性激励机制的科学构建 六、 结语 我国犯罪记录消灭制度的体系性构建 / 郑二威 一、 犯罪记录内涵之廓清 二、 构建犯罪记录消灭制度之必要性 三、 构建犯罪记录消灭制度之可行性 四、 构建犯罪记录消灭制度之路径展开 五、 结语 实证研究 刑事印证的考察与反思 ——基于《刑事审判参考》166个案例的实证分析 / 江东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实证研究资料的总体情况 三、 实证研究资料的具体分析 四、 有效运用印证方法的建议 五、 结语 违法性认识体系地位研究 ——基于1153份判决书的理论反思 / 顾洪鑫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违法性认识体系地位的理论争鸣 三、 实证数据描述与分析 四、 违法性认识体系地位探明:故意说的提倡 五、 结语 理论争鸣 风险社会与刑事法 / 〔日〕松原芳博 文 毛乃纯 译 一、 犯罪的现状 二、 刑事立法过程中的变化 三、 刑事裁判中的变化 四、 犯罪论中的变化 五、 刑罚论中的变化 六、 结论 京特·雅各布斯的共同犯罪理论 / 王志坤 一、 归责基础 二、 两类分工 三、 不法判断 四、 严格从属 五、 回溯禁止 六、 具体判断 七、 引申思考 数故意犯说论据的批判性考察 / 〔日〕关哲夫 文 王兵兵 译 一、 序言 二、 藤木英雄的问题意识 三、 数故意犯说的论据 四、 结语 等置性重构:以不作为的行为性为核心 / 龙健宁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作为义务与等置性的关系 三、 涵括说下等置性的重构:以不作为的行为性为核心 四、 以不作为的行为性为核心的等置性理论适用 五、 结语 经济犯罪中的“重大损失”及其重构 / 石聚航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重大损失”的立法类型与要素模式 三、 “重大损失”司法认定的困局 四、 “重大损失”的重新厘定 五、 结论 紧急医疗中近亲属推定同意的认定 / 张贵湘 一、 紧急医疗行为的正当化根据:推定同意 二、 紧急医疗行为的适用规则:符合很好利益原则 三、 近亲属推定同意的认定 四、 结论 负有照护职责人员性侵罪的入罪机理与法益厘清 / 陈俊秀 一、 负有照护职责人员性侵罪之学理争议 二、 负有照护职责人员性侵罪的可罚性根据 三、 负有照护职责人员性侵罪保护的法益 四、 结语 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的保护法益及具体适用 / 李高伦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内容述评和功能检讨:本罪保护法益观点分析 三、 国家存在基础:本罪保护法益的应然界定 四、 以保护国家存在基础为目的:本罪解释适用的具体展开 五、 结语 名家实录 刑法教科书与刑法发展 / 陈兴良、车浩 一、 刑法教科书的独特文体 二、 刑法教科书和刑法立法 三、 刑法教科书和刑法司法 四、 刑法教科书和刑法理论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