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应急资源配置过程比较复杂,《基于一体化视域的自然灾害应急资源协同配置研究》依据主要自然灾害——洪水灾害和地震灾害资源配置的过程特性差异,将自然灾害应急资源配置过程分为常态应急资源配置、动态应急资源配置和逆向应急资源配置三个阶段。常态应急资源配置、动态应急资源配置与逆向应急资源配置不是截然分开的独立阶段,而是同一事件的不同状态。需求产生时,可以通过管理一体化运作实现配置过程的协同。
应急点选址和模型构建是应急资源有效配置的关键支撑点。《基于一体化视域的自然灾害应急资源协同配置研究》以目标影响要素为约束条件,利用改进的GRA-PDEA模型优化选址结果,综合考虑需求频率、数量和供给快捷性、经济性等因素,确定了多应急点网络化分配策略。常态应急资源配置是应急资源耦合配置的基础阶段,通过对资源进行编码、规划仓位和货位,实现储存合理化;通过设立信息共享中央数据库,实现多资源需求联动配置和动态应急资源配置是由自然灾害需求拉动形成的响应配置阶段,依据情景分析结果及供给一需求匹配关系,设计三种情景(单供给点一多需求点、多供给点一单需求点、多需求点一多供给点)下的配置方案并进行模型构建。多点需求与多点供给是应急资源动态配置的常态情形,与现实灾害应急资源配置基本相符。逆向应急资源配置是动态配置的特殊阶段,亦是灾情处置后的应急资源管理过程,反映了常态和动态资源配置的协同效果。
处理好常态应急资源配置、动态应急资源配置和逆向应急资源配置的协同关系是检验配置效果的关键。《基于一体化视域的自然灾害应急资源协同配置研究》采用协同模型,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分析常态应急资源配置和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