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孙子兵法(不止兵法更是心法)/中国历代经典宝库
分类
作者
出版社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探度剖析《孙子兵法》,不仅详述孙子生平,帮助读者勾勒其形象,而且深入挖掘兵法中的战争原理与战略思想,辅以原文及攻城、守城、火攻器械介绍,旨在让现代读者了解古代战争面貌,领略这部对世界历史影响深远的智慧经典的独特魅力。
作者简介
徐瑜,1945年生于江苏无锡,台湾淡江大学中文系硕士。笔名许谷、梁溪,别号“国瑜”,学者。著有《创制复决两权之研究》《兵学的智慧》《梁溪随笔》《梁溪杂语》等。
目录
前言
上篇
第一章 孙子的故事
第二章 楚的七十年争战
一、吴国的兴起
二、申公巫臣的图谋
三、楚国势力的扩张与衰颓
四、吴楚初期之争战
五、吴楚中期之争战
六、吴楚后期之争战
第三章 孙子、伍员、阖闾的三角关系
一、伍员奔吴
二、伍员与阖闾
三、孙子与伍员
第四章 孙子辉煌的一战
一、大战前的准备
二、作战计划
三、初期三战
四、决定性的两战
五、破楚入郢
六、申包胥乞师救楚
第五章 孙子的战争原理
一、慎战原理
二、先知原理
三、先胜原理
四、主动原理
第六章 孙子的战略原则
一、大战略原则
二、国家战略原则
三、军事战略原则
四、野战战略原则
附录
一、古代的攻城器械
二、古代的守城器械
三、古代的火攻器械
下篇
第一章 决胜于庙堂之上——《始计》篇
一、原文
二、注解
三、白话
四、概说
第二章 速战速决——作战篇
一、原文
二、注解
三、白话
四、概说
第三章 不战而屈人之兵——谋攻篇
一、原文
二、注解
三、白话
四、概说
第四章 胜兵先胜——军形篇
一、原文
二、注解
三、白话
四、概说
第五章 正合奇胜——兵势篇
一、原文
二、注解
三、白话
四、概说
第六章 致人而不致于人——虚实篇
一、原文
二、注解
三、白话
四、概说
第七章 以迂为直——军争篇
一、原文
二、注解
三、白话
四、概说
第八章 为将之道——九变篇
一、原文
二、注解
三、白话
四、概说
第九章 处军相敌——行军篇
一、原文
二、注解
三、白话
四、概说
第十章 地道将任——地形篇
一、原文
二、注解
三、白话
四、概说
第十一章 胜敌之地、主客之道——九地篇
一、原文
二、注解
三、白话
四、概说
第十二章 以火佐攻——火攻篇
一、原文
二、注解
三、白话
四、概说
第十三章 知敌之情——用间篇
一、原文
二、注解
三、白话
四、概说
序言
《孙子兵法》一共是十
三篇,这十三篇是:《始计
》《作战》《谋攻》《军形
》《兵势》《虚实》《军争
》《九变》《行军》《地形
》《九地》《火攻》《用间
》,形成一套有系统的战略
战术思想,因此在这里先将
各篇要旨加以简单说明,以
帮助读者了解孙子的军事思
想。
第一篇《始计》,是全
文之首篇,主要在说明战争
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尤其强
调战争之胜负往往取决于战
前的筹划。筹划精密,则胜
算大;筹划草率,则胜算小
。如果毫无计划,冒冒失失
就兴兵作战,则必然难逃失
败的命运。至于筹划的方式
就是以“五事”“七计”为比较
分析的标准。“五事”是:道
、天、地、将、法;“七计”
是:主孰有道、将孰有能、
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
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
。也就是说,在君主的施政
、将帅的才能、天时地利的
合适、法令制度的完善、兵
众的强弱、士卒的训练、赏
罚的公允等方面,做全盘性
比较。假如我方居弱势,即
应在缺点方面力求改进;如
果敌人居弱势,即应针对其
弱点下功夫,所以胜负可以
在战前预见。因此这一章的
副题定为:决胜于庙堂之上

第二篇《作战》,主要
在说明战争对国家和人民所
造成的沉重负荷,在人力和
物力上均会造成严重的损耗
。如果动用二千乘战车,配
置十万大军,到千里之外用
兵作战,每天所消耗的战争
费用,将是非常惊人的支出
。更重要的是,军旅的后勤
补给形成最大的困扰,因为
古代交通不便,运送粮食支
援前方,全仗人力及畜力载
运,长途跋涉,粮食都被运
送的人消耗光了,往往运二
十石粮草出发,只能有一石
到达目的地。因此,任何一
个国家都无法经得起长时期
的战争损耗,所以作战时愈
快取得胜利,愈能减少自身
损失而获取战果。是故这一
章的副题定为:速战速决。
第三篇《谋攻》,主要
在说明没有战场的战争行为
。战场上兵戎相见,杀伐炽
烈,对任何一方均会造成严
重的损失,直接影响到国家
的力量,因此最理想的方式
是不经由炽烈的战争而取得
胜利。想要做到这一点,就
必须运用谋略的方法和外交
的手段,达到使敌人屈服的
目的,这就是没有战场的战
争行为。孙子认为,打一百

仗,胜一百次,并不是
最高明的;不经由激烈战争
而能使敌人屈服,才最为高
明。因为就取得胜利的结果
而言,是一样的,前者须经
过惨烈的搏杀,自身必有重
大损失,而后者既可保持战
果,又没有损伤自己的实力
,所以是用兵的最高境界。
故此这一章的副题定为:不
战而屈人之兵。
第四篇《军形》,主要
在说明军事上胜利势态之形
成。两军对垒,双方都尽量
在找对方的弱点,同时也尽
量隐藏自己的弱点,但是自
己的弱点并非隐藏就能改变
,必须不断改进校正,才能
扭转形势。改进之道就是在
政治、军事、经济、精神各
方面,完成充分之准备,以
奠定绝对优势之基础。故胜
利形势之造成,绝非一下子
就可以办到,必须从局部的
、片段的转变中,逐渐形成
全面的、整体的改变。一旦
我有全面的优势,则敌人势
必处处受我所制,对我无可
奈何。所以,在战争准备和
战略态势上,应该力求其万
全,立无懈可击之地位,使
敌人找不出我的弱点,而我
却能制敌机先。因此这一章
的副题定为:胜兵先胜。
第五篇《兵势》,主要
在说明“势”的运用,“势”是
力量的表现,如水势、火势
,军旅由静止之状态,迅速
运动所形成的威力,就是“
兵势”。这一篇与前面的“军
形”有连带关系,“形”是预
备动作,“势”是攻击行动,
譬如猛鸷之击、恶虎之搏,
先敛其翼,踞其身,这就是
“形”。一旦完成准备动作,
虚实强弱测定,飞跃而出,
一击中的,这就是“势”的运
用。用兵作战,在战前固要
部署各种先胜形势,但是如
何在战场上使军旅的威力发
挥至极致,也是克敌制胜必
不可少的要件。因此战场之
指挥官,应尽其智慧,做“
奇”“正”之布置安排,以变
化莫测之手段,达到取胜敌
人的目的,所以这一章的副
题定为:正合奇胜。
第六篇《虚实》,主要
在说明作战贵立于主动地位
,避实击虚,取敌人之弱点
,同时自己的虚实则深藏不
露,使敌人无懈可击。无论
再强大的军旅,都会有强有
力的部分和较为软弱的部分
,这就是“虚实”。用兵作战
一定要针对敌人虚实所在下
手,切不可硬碰硬地蛮干。
擅观虚实之指挥官,一定乘
敌人之弱势,用我之强势,
同时利用种种手段,吸引、
牵制、分化、转移敌人的主
力,用我的长处制服敌人之
短,这就是居于主动的地位
。我能支配敌人,而敌人不
能奈我何,我能掌握战局,
而敌人只能在我预先部署的
罗网中行动。因此这一
章的副题定为:致人而
不致于人。
第七篇《军争》,主要
在说明会战要领。两军对峙
,双方均尽其一切可能,在
战争到来之前做种种部署准
备的工作,以期获得绝对性
优胜。当双方对垒的态势升
高到无法避免冲突时,势必
用会战的手段,一分高下。
因此会战往往是双方倾全力
相搏杀的场面,得胜或
导语
独家详细介绍颜之推的一生:从颜之推的人生阅历中了解《颜氏家训》的良苦用心。
解决当下家长对孩子素质教育难题:父母怎么教,孩子才会听?
填补缺席的父亲教育必读之书:这本书可作为父亲与子女之间沟通的桥梁。
家教方法经得起推敲:拿来即用,无需二次考证和分析。
引领华文世界40年扛鼎之作,台湾同胞几代人的经典制作。
书评(媒体评论)
每个民族都有它自己的
经典。经典常读常新。当时
对经典的现代解读目前也仍
未过时,依旧在散光发热,
滋养民族新一代的灵魂。我
很幸运,也曾参与到这一场
歌唱青春的行列中,去贡献
微末。
——龚鹏程
精彩页
第一章 孙子的故事
孙子是中国的兵圣,他与古代兵学是分不开的。中国历代讲武论兵,没有不谈《孙子兵法》的,正如明人茅元仪所说:“孙子之前的兵学精义,《孙子兵法》中都包罗无遗,孙子之后的兵学家,在谈论兵学时都不能超出孙子的范围。”(《武备志》)可见孙子实在是中国承前启后的兵学大师。中国自轩辕黄帝开国,到春秋时代,两千余年间,经历无数次的战争,在不断同化兼并的过程中,战争的经验已非常丰富。孙子正是融合了这些战争经验,完成其十三篇《兵法》,这是中国第一部最完整、最系统化的军事思想著作,对于战争原理原则的阐述,纲举而目张,曲尽而精微。自宋代以后,《孙子兵法》被尊奉为武经,与儒学并称,同为立国之文武两翼,孙子的兵圣地位自此确定。
照《史记》的说法,孙子是齐国人;照《吴越春秋》的说法,孙子是吴国人。不过,两书都指出孙子是春秋末期的兵学家,在吴王阖闾三年至十年之间,在吴国为将,为吴国策划伐楚大计。《史记》的列传中,有关孙子的记载是:孙子,名武,齐国人,带着他的兵法去见吴王阖闾,阖闾说:“你的十三篇《兵法》我全看了,你可以试着指挥一下吗?”孙子说:“可以。”于是,吴王把后宫美女一百八十人叫出来,交给孙子操练。
孙子把她们分为两队,各以吴王的宠姬做队长,拿好戟矛等武器,问她们说:“你们知道自己的前心后背及左右手吗?”大家都说:“知道。”孙子说:“大家听清楚,我这样敲鼓,大家便看右手;那样敲鼓,大家便看左手;怎样看右,怎样看左,听明白了没有?”大家说:“明白了。”于是设置执法的斧钺,准备号令。孙子先敲鼓令大家向右,宫女们笑成一团,没有听令行动,孙子说:“所说的还没使你们明白,是我的错。”便又三令五申地讲解几遍,接着又敲鼓令大家向左,宫女们又是笑成一团,没有行动。孙子说:“讲了几遍,大家都应该明白了,但还不能听号令行动,这是队长的罪过。”便下令将两个队长斩首。吴王大吃一惊,赶快派人来拦阻说:“吴王已经知道你很能指挥军队了,这两个宠姬,是侍奉吴王的,没有她们,吴王会吃不好睡不安的,请不要斩她们。”孙子说:“我已经受命为吴王的大将,大将在指挥军旅时可以不接受君王的命令。”
马上命令执法斩了两个队长,另选两个补上。然后再以鼓声指挥,向左向右,向前向后,跪下起立等一切动作都合于规矩,没有人敢出声音。孙子便向吴王报告说:“兵已训练整齐,请君王来看看,现在你可以随意下令,就是要她们赴汤蹈火都行。”吴王说:“将军请休息吧,我不愿意看了。”孙子说:“君王你只喜欢听一些空
洞的言辞,却不能实事求是地做事。”吴王虽然很不高兴,但是深知孙子能够用兵,便立孙子为大将。后来打败强大的楚国,直攻入楚国的都城郢(原湖北江陵东),北面扬威齐国、晋国。使吴国在诸侯间大大显名,孙子是最有功劳的一个。
至于《吴越春秋》上的记载,则是这样:吴王登上高台,向南面迎着风长啸,过了一阵子,忽然长长地叹了口气,随侍的臣子没有人了解吴王的心意,只有伍子胥明白他的想法,于是向吴王推荐孙子。孙子是吴国人,名叫武,擅长兵法,隐居避世,所以世人都不知道他的才能,只有伍子胥知道孙子是一个运筹帷幄、破敌取胜的将才,所以与吴王谈论兵事时,曾七次向吴王力荐,吴王便召孙子前来讨教兵法,每次拿一篇兵法呈阅,吴王便不觉连声赞叹,心中非常喜悦。(后用宫女操练兵法,和《史记》相同。)
司马迁的《史记》和赵晔的《吴越春秋》,是记载孙子事迹较为详细的两部书。除此之外,汉代以前的古书关于孙子的记载极少,《荀子·议兵》篇、《韩非子·五蠹》篇、《国语·魏语》,都曾提到孙子善用兵,其他有关家世、出身等,一概没说。因此,孙子的身世实在是一个扑朔迷离的疑案,历代对于孙子都有不同说法和看法。
第一种是怀疑根本没有孙子这个人,《孙子兵法》一书是春秋战国时代的山林处士所著;第二种是认为孙子可能就是战国时代智擒庞涓的孙膑,孙膑著有兵法,但是已经失传,而孙膑又是孙子后代,《兵法》十三篇大概是孙膑,而不是孙武的兵法;第三种看法与第一种相近,认为没有孙子这个人,孙子就是伍员(伍子胥);第四种说法认为孙子确有其人,而且是齐国田氏之后,因避齐国内乱,才逃到吴国去的。这四种说法皆各有各的依据,为求理解孙子的家世,有必要一一说明。
首先怀疑没有孙子这个人,是宋朝的叶适、陈振孙。叶适在其《习学记言》中说:“《左传》上没有记载孙武的名字,大概是春秋末期或战国初期的隐士所著,后来的人加以渲染夸大。”陈振孙的《直斋书录解题》也说:“孙武见吴王阖闾的事,在《春秋左传》上没有记载,无法确定他到底是什么时代的人。”此外,清代全祖望的《孙武子论》、姚鼐的《惜抱轩文集》,都赞成叶、宋二人的看法,认为没有孙子这个人。但是,进一步观察,叶、宋否定孙子其人的真实性,其主要依据是《春秋左氏传》中没有孙子的记录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29 20:5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