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金圣叹的《水浒传》评点涉及文本的主题、结构、文法、叙事、人物、语言等方面,评点内容形成了一套小说理论系统,具备很高的文学理论价值。本书主要是对金圣叹《水浒传》评点中涉及到的人物理论和叙事理论进行研究。 上篇分析人物论。分析人物名号与文本内容和篇章结构的关联以及名号意象群。分析人物性格理论中的个性、复杂性和天性。分析人物形象塑造的三个角度:人物的兵器、心理活动、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对比。下篇分析叙事论。从叙事节奏的放缓、暂停和打断等角度分析金圣叹提出的“急事用缓笔”“顿、接”和“横云断山”。分析人物限知和叙述者全知两个叙事角度。分析小说事件的起始、进程、结尾以及事件之间的衔接笔法。分析评语中的事、文关系。 作者简介 付康平,男,1994年生,山西运城人,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研究领域为明清小说。 目录 绪论 上篇 人物论 第一章 人物名号论 第一节 名号与文本内容 第二节 名号与篇章结构 第三节 “名号”意象群 第二章 人物性格论 第一节 人物性格的个性 第二节 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第三节 人物性格的自然性 第三章 人物形象论 第一节 用兵器塑造人物形象 第二节 用心理活动塑造人物形象 第三节 用人物之间的衬托塑造人物形象 下篇 叙事论 第四章 叙事节奏论 第一节 叙事节奏减缓:“急事用缓笔” 第二节 叙事节奏暂停:“顿、接” 第三节 叙事节奏截断:“横云断山法” 第五章 叙事角度论 第一节 人物限知角度叙事的类型 第二节 人物限知角度叙事的作用 第三节 叙述者全知角度叙事的类型 第四节 叙述者全知角度叙事的作用 第五节 人物角度和叙述者角度结合叙事 第六章 叙事笔法论 第一节 故事起始的叙事笔法 第二节 故事进程的叙事笔法 第三节 故事结尾的叙事笔法 第四节 故事衔接的叙事笔法 第七章 事与文的关系 第一节 “事为文料” 第二节 “因文生事” 第三节 文为事“作引” 第四节 事“生发”文 结语 序言 评点兴起于南宋时期, 兴盛于明清两朝,它是中国 古代文学史上一种特殊的文 学批评方式。评点家通过对 文本进行详细批注的方式阐 述自己对文本内容的认识。 评点的应用范围是非常广泛 的,诗词、文章、小说、戏 剧都可以应用评点。评点的 主要形式即评和点两种,评 包括书前之序、书后之跋、 读法、凡例、回首或回末总 评、眉批、夹批、旁批等; 点即是圈点,指的是评点家 用不同的符号标出文本中的 句读和关键内容。在评点小 说的过程中,评点家还会订 正文本之误,根据评点的需 要修改文本中的具体内容和 回目名称。此外,还有对全 书进行删减的情况。评点家 在评点过程中往往结合自己 对文本的理解进行修改,最 终会形成独具特色的评点本 。现存最早的评点本是南宋 吕祖谦的《古文关键》,它 将韩愈、柳宗元、欧阳修、 三苏、曾巩等人的文章汇集 成册加以评点并借此阐发文 章之法,《古文关键》成为 文章评点的范本。现存最早 的小说评点本同样出现在南 宋,刘辰翁的《世说新语》 评点开启了小说评点的先河 。到了明代,小说评点的发 展逐渐兴盛,评点家以李费 为代表。明末清初之际,金 圣叹的《水浒传》评点成为 小说评点史上的一座丰碑, 代表着小说评点的最高成就 本书以金圣叹对《水浒 传》人物和叙事评点为研究 课题,选题缘由主要有四: 其一,金评本《水浒传》的 独特性。根据邓雷在《明代 〈水浒传》评点研究》中的 统计,明清时期《水浒传》 的评点本一共有九个系统十 七种本子。金圣叹的《水浒 传》评本是最为独特的一个 版本。与以往的百回本和百 二十回本不同的是,金圣叹 仅保留《水浒传》前七十一 回的内容,将首回作为《楔 子》,并在原有的一百零八 人排座次后添加“惊噩梦”的 情节作为结尾,即学术界所 称“腰斩《水浒》”。同时金 圣叹还对文本中的内容作了 改动。可以说在《水浒传》 评点史上,金圣叹的《水浒 传》评本具有独特的研究价 值。其二,金圣叹对《水浒 传》基本问题的认识不同于 大众的理解。比如,他对思 想主题的认识不同于一般的 “忠义”说,他认为“其书日 《水浒》,恶之至,进之至 ,不与同中国也。而后世不 知何等好乱之徒,乃谬加以 ‘忠义’之目”,可见他是不赞 同以“忠义”冠名《水浒传》 的。同时金圣叹对《水浒传 》主要人物的评点也与大众 的认识不同,他将宋江列为 “下下”人物,并以“权诈”、 “凶恶”等字眼评点宋江。这 些问题都促使我们去探讨金 圣叹评本的《水浒传》。其 三,金圣叹的评点与一般评 点家只是只言片语、注重情 感抒发有着极大的不同,他 的评本中往往具有大段的论 述,评点的内容广泛,主要 包括文学、文化、风俗、宗 教等方面的知识,可以说金 圣叹的《水浒传》评点具备 一定的系统性,因而探究金 圣叹的评点就是非常必要的 。其四,金圣叹的《水浒传 》评点形成了一套较为独立 的小说理论系统,具备很高 的文学理论价值。金圣叹对 《水浒传》的评点涉及范围 是非常广泛的,包括思想主 题、结构、章法、文法、叙 事技法、人物形象、人物性 格、语言艺术等,甚至具体 到了字句的用法。在评点过 程中,金圣叹综合运用经史 子集等四部书目,此外还运 用了通俗小说、戏剧、俗语 、谚语等相关知识去评点《 水浒传》的内容。笔者在广 泛阅读相关文献的前提下, 在前人已经取得的学术成果 的基础上,结合金圣叹评点 的实际情况,对金圣叹的人 物理论和叙事理论进行分析 。 金圣叹对《水浒传》人 物的评点分为三个方面:人 物名号、人物性格、人物形 象。针对人物名号,金圣叹 认为《水浒传》人物的名号 可以榘括文本的内容、与书 中的地名产生关联、与人物 的行动产生关联。从篇章结 构的角度看,因为名号与名 号之间存在关联,所以与之 相关的篇章就可以联系起来 。金圣叹在评点名号时围绕 “恶”字组织了两个意象群: 一个是恶兽群,另一个是恶 风群(具体到评点中指“旋 风”意象群)。一方面,意 象群蕴含着作者的价值评判 ;另一方面,意象群还有聚 拢人物的作用,尤其是“旋 风”意象群。针对人物性格 ,金圣叹在评语中着重从人 物性格的个性、复杂性和天 性等角度评点《水浒传》中 的人物性格。人物的个性往 往体现在具备某一种共同的 性格的多个人物各自具有其 性格的独特性、二人共处一 传时相互衬托各自性格;性 格的复杂性体现在一个人物 身上有其主导性格和非主导 性格;性格的天性意味着人 物的性格是自然呈现的。针 对人物形象,他主要从人物 的兵器、心理活动、人物与 人物之间的对比来分析人物 形象的塑造。不同的兵器对 应不同的人物气质、身份、 名声等。人物的心理活动也 塑造着人物的出身、身份、 性格、即时状态、行为等。 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对比也有 助于塑造人物形象,通过描 写次要人物来塑造主要人物 形象,两个相对立的人物形 象可以相互“形击”、“激射” ,最终凸显双方形象。 金圣叹对《水浒传》叙 事的评点分为四个方面:叙 事节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