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柏拉图的《泰阿泰德》是认识论发展目前影响很好深远的文本之一。但柏拉图为什么写这篇对话?是要支持他那些为人熟知的形而上学学说吗?还是要表明他本人与这些学说保持着距离?赛德利提供了中道式的理解,认为柏拉图晚期学说非但没有背弃他所继承的苏格拉底遗产,反而正是该遗产的自然结果。对话中所呈现的苏格拉底不是“柏拉图主义者”,但显然已是“柏拉图主义”的助产士。 目录 译者序 前言 一开篇 1界定《泰阿泰德》 2解释几种 3《泰阿泰德》的作者之声 4柏拉图主义的助产士 5柏拉图的一位论主义 6开场 7认识论抑或伦理学? 8定义问题(146c7-147c7) 9数学(147c7-148d7) 10助产术与回忆说 11助产士的百宝囊 12助产术的效果 二“知识即是感知” 1进入普罗塔戈拉 2流变 3三个论点 4广义与狭义的普罗塔戈拉主义 三相对主义 1普罗塔戈拉批判(161b8-168c7) 2普罗塔戈拉第二批判(169d3-171e9) 3价值相对主义(172a1-c1) 4拓宽视角(172c2-176a1) 5神(176a2-177c4) 6虔敬 7普罗塔戈拉最终批判(177c2-179b9) 四感知 1感知与流变(179c1-183c7) 2柏拉图与流变 3柏拉图与感知 4先天的与经验的(184b3-185e1) 5真理与知识(186a2-187a3) 6意识的统一 7后果 8部分回顾 五假的谜题 1为何谈假 2知与不知的谜题(188a1-c9) 3“是”与“不是”的解答(188c10-189b9) 4“相异判断”(189b10-191a5) 5蜡板说(191a5-196c9) 6鸟笼喻(196d1-200c6) 7陪审团(200d5-201c6) 8第二部分回顾 六解释 1梦(201b6-202d7) 2对梦论的批判(202d8-206c2) 3第二“元素”理论(206e6-208b12) 4对进行区分之标志的陈述(208b12-210b3) 5回顾与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出处索引 总索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