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江湖夜雨十年灯。”非物质文化自从进入中国,经历了从象征性文化符号到地方文化资源,再到民众之“地方性知识”的过程。《传统与变迁: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年沉思录》诸篇文章,完整体现了这一历程。就此而言,该书既是当代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经历者与见证者,也是作者学术历程中思之、爱之的重要经历。思之既深,可见奇怪。该书的结论是疑问: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还给“老百姓”,是否一还了之?非物质文化遗产最终应是当代文化政治的一部分。 目录 第一编 非遗的文化政治 壹 当代中国非遗保护的权益公正问题 贰 “后申遗”时代的公共性发生与文化再生产 叁 地方与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方性与当代问题 肆 “文化遗产保护北京学派”的理论与现实实践 第二编 民俗的城市化语境 伍 当代艺术民俗学发展的城市化语境与契机 陆 城乡关系视野中的中国民俗传统与发展 第三编 曲艺的老树与新枝 柒 相声艺术传统与北京城市文明格局的变迁 捌 相声艺术发展的当下语境与文化认同 玖 相声艺术的产业化之路与日常生活再生产 拾 曲艺艺术与明清京、津城市形态的推移 拾壹 新媒体时代曲艺还能不能“讲故事” 拾贰 青年的“严肃性”与曲艺作为社会学教师 拾叁 “喊麦”与曲艺 拾肆 融媒体时代曲艺批评的引导意义 拾伍 曲艺直播是“生活中曲艺”的呈现与展开 拾陆 《新虎口遐想》为什么没有成为社会“大事件”? 拾柒 马季先生的精神遗产与当代传承 第四编 传统节日在古与今之间 拾捌 从过节到看节:“中元节”的神圣内涵及其失落 拾玖 年节的民众觉醒与社会培育——以“好客山东贺年会”为个案 贰拾 从非遗到传统文化:中国传统节日研究的范式转换 第五编 农民画与铜鼓:相同的结论 贰拾壹 “世界性命运”视角下的民间艺术与农民画 贰拾贰 铜鼓艺术的社会展演与东兰社会建设 附 相声艺术的当下语境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