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关于中国“现代美术”这一概念的所指,以及以此为核心展开的中国美术的历史书写,长期存在着如何体认、辨析与界定的思想纷争与观念抵牾。其中最为显著且延续至今的问题,便是如何借助历史之眼有效地处理与解读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本书尝试从民国时期“以宋元为宗”的画坛现象着手,分析中国画如何在五四以来“衰败论”的价值危机中,在中西之间的比较与反思中形成了自己的现代文化主体与自觉意识,因而从本土文脉中获取了现代发展的根本资源。本书并不是直接回应多年来美术理论界关于“什么是中国美术的现代性”问题的讨论,而是注意将民国时期中国画的发生与发展同现代中国的文化事件、思想动向相结合,注意画家的道路选择与所处环境的密切联系,从而以“识古”与“知新”两个不同面向勾连出传统派画家的复古思想得以产生的现代语境和历史依据,藉此进入中国美术现代转型这一历久弥新的命题。 目录 绪论 不同认知视野下的现代之思/1 第一节 问题缘起:现代美术的迷途/3 第二节 相关概念及研究思路的说明/11 第三节 关涉问题的研究现状/16 第一章 民族主义与进化史观:中国画现代转型问题的提出/21 第一节 转型视阈中的“中国”与“中国画”/23 第二节 进步史观下“国画衰败论”的提出/33 第二章“以宋元为宗”现象的产生及其思想背景/55 第一节 改良思想中尊宋元主张的形成逻辑/59 第二节 结旧史而开新局:传统派对画学主脉的重勘/70 第三节 尊宋元现象背后的思想差异辨析/77 第三章 知新与自审:多重因素影响下的现代国画观/83 第一节 外部视野的变化与对西方现代性模式的反思/85 第二节 主体性的自觉:从国粹保存到中国画的民族性思考/107 第四章 识古与精研:古画的公开、传播与研究/135 第一节 作为社会美育实践场所的展陈机构/139 第二节 古物陈列所的美术资源公共化/147 第三节 故宫博物院的成立与清宫藏品的传播/159 第四节 国画研究馆的成立及其意义/165 第五章 以宋元为宗的实践与影响/179 第一节 师古而不泥古:金城对画学的推进/182 第二节 兴废继绝的理想:于非闇的画学思想及中年变法/204 第三节 刘凌沧人物画的复古与出新/225 第六章 现代性视野下中国美术的反思精神与主体意识/245 第一节 再思中国美术的现代性特征/250 第二节 现代美术演进模式的中西差异/255 参考文献/2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