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1.观点独到。本书针对常见的幼儿行为(如分离焦虑、告状、骂人、攻击性行为、随意涂鸦等)的分析鞭辟入里,帮助读者换个角度思考幼儿“问题行为”。 2.方法实用。作者根据幼儿“问题行为”背后的原因提供具体的解决办法,教师和家长可以拿来就用,从而通过家园共育形成的合力共同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3.简明易懂。清晰的架构,贴近教育实践场景的内容,以及切实可行的操作建议,为教育者支持幼儿社会情感、语言和读写、认知等能力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内容推荐 幼儿的许多行为常常令教师和家长困惑不已,比如: ·分离焦虑 ·寻求关注 ·告状 ·说脏话和咒骂 ·发脾气 …… 幼儿为什么会有这些表现?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和应对这些行为?本书重点阐释了幼儿在社会情感、学习方式、语言和读写、认知以及运动领域的常见“问题行为”,指导教师通过观察进而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有针对性的思考,并与家长合作制订行动计划,为 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提供有益的支持。 本书语言通俗易懂,案例丰富,深入浅出地讲明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想”“怎么办”等教育问题,既适合一线幼儿教师阅读,也可以为幼儿家长提供有益的指导。 目录 第一编奠定基础 第一章何为正常? 早期学习标准 创设支持性环境 指导取向教学法的价值 与家长合作 综合运用 第二编社会情感发展 第二章 "妈妈别走!"——分离 给教师 标准:与家人分离,进入幼儿园 什么是分离? 观察并决定如何支持 与家长合作 行动计划 给家长 第三章"看这个!"——寻求关注 给教师 …… 书评(媒体评论) “幼儿这样的表现也算正常吗?”这一标题本身就具有直击人心的力量。作为教育者,很多时候我们习惯于从成人视角、用一般发展标准来衡量和评价眼前的儿童,并容易将他们的诸多行为划分为“正常”和“不正常”两个“阵营”。但正如本书 中所说,孩子们带着各种各样的背景、经验和技能来到幼儿园,他们所表现和经历的一切都是“正常的”,这正是他们作为鲜活个体的体现!这种宝贵的认识是对当前去标准化、相对主义、发展性导向评价观的很好回应,相信书中提出的诸多观点和具体策略能够帮助教 师和家长打破壁垒,更好地认识、了解与支持眼前真实的儿童。 ——李琳(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系副教授) 走向内涵提升的高质量学前教育,必然要在一线教师的教育实践当中有所体现,而这其中一个重要的落脚点就是教师对儿童行为的观察、解读与支持。本书从儿童的社会情感、学习方式、语言和读写能力发展、认知发展、运动发展等基本领域中的典型行为出发,向 上对照政府发布的早期学习标准条目,向下具体阐释如何理解和支持儿童的发展,所列出的反思性问题具有很好的启发性和实操性。相信本书对提升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促进幼儿更好地发展,将大有裨益。 ——李召存(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系教授) 看到本书书名的那一刻,我欣喜不已!这正是我一直在期待的一本书啊!本书不仅可以给教师和家长提供更有效的策略来观察与支持孩子,还会改变我们对于“问题行为”的偏见。每个儿童都在全力以赴地成长,他们都是珍贵的,本书能让我们看见儿童、看懂儿童 ,为儿童提供恰当的支持! ——苏雪云(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系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