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以19、20世纪之交尤其是1895年恩格斯逝世后至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这段时期作为一个独立的历史阶段,围绕着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内部和国际工人运动中的根本性问题——“革命还是改良”的问题,以对资本主义时代的认识、无产阶级斗争策略的选择以及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三个问题为研究主线,按照历史的逻辑对关切论争主题的最主要和拥有有代表性的三个理论派别的代表人物—伯恩施坦、卢森堡和列宁三人关于此问题的理论探索过程进行系统化考察,同时还以十月革命问题为理论焦点分别就三者的思想观点的理论分歧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分析,并运用历史文献研读法、理论与逻辑相结合以及分析、比对和归纳的研究方法总结和发掘三者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立场和方法的差异性,探讨了三者的思想关系和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考察了这场论争的历史地位以及当代价值。 目录 引论 一研究意义 (一)有利于正确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准确探究马克思主义发展规律,增强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觉性 (二)有利于推动学界对第二国际及其主要理论人物的研究 (三)有利于全面正确地认识和评价十月革命的胜利,增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 二本书思路与文章架构 (一)本书思路 (二)本书架构 第一章论争的产生 一社会历史背景 (一)资本主义生产力的新发展给马克思主义带来新挑战 (二)资本主义统治方式的新调整对马克思主义构成新冲击 (三)工人运动的新特点对马克思主义提出新考验 二思想理论背景 (一)国际工人运动内部改良主义思潮日渐泛滥 (二)恩格斯《<1848年至1850年法兰西阶级斗争>导言》的出版引发了国际工人运动内部对无产阶级斗争策略认识的巨大分歧 第二章伯恩施坦对“革命还是改良”问题的认识与判断 一伯恩施坦改良主义的形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