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南秦岭碳酸岩杂岩体成岩成矿过程》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南秦岭杀熊洞和庙垭碳酸岩杂岩体成岩成矿过程探究”的部分研究成果总结而成。碳酸岩以其特定的大地构造背景、独特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较深的物质来源以及潜在的经济价值,一直备受地质方面研究人员的关注。碳酸岩常与稀土和铌等战略性矿产资源紧密相关,其中我国南秦岭造山带中出露的庙垭和杀熊洞碳酸岩杂岩体是典型的碳酸岩型稀土-铌矿床。长期以来,学者对庙垭和杀熊洞碳酸岩杂岩体的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及成矿过程研究相对薄弱或存在争议。 《南秦岭碳酸岩杂岩体成岩成矿过程》以庙垭和杀熊洞碳酸岩杂岩体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详细的岩相学观察并结合原位微区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对两个杂岩体开展了系统的U-Th-Pb年代学、微量元素和C-O-Sr-Nd-Pb-Hf同位素组成研究,深入探讨了碳酸岩来源与岩浆演化以及岩浆和热液交代过程对稀土富集成矿的贡献。 《南秦岭碳酸岩杂岩体成岩成矿过程》可供岩石学以及矿床学等领域的地质工作者、高等院校地质专业的师生参考使用。 目录 1 绪论 1.1 稀土资源概述 1.2 碳酸岩定义 1.3 碳酸岩的研究进展 1.3.1 碳酸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1.3.2 碳酸岩同位素特征 1.3.3 碳酸岩年代学分布 1.3.4 碳酸岩稀土矿成矿过程 1.4 南秦岭碳酸岩杂岩体 1.4.1 科学问题 1.4.2 关键研究方法和手段 2 区域地质背景与杂岩体地质特征 2.1 大地构造背景 2.2 区域地层 2.2.1 华北板块南缘 2.2.2 秦岭微板块 2.2.3 华南板块北缘 2.3 区域岩浆岩 2.4 庙垭碳酸岩杂岩体地质特征 2.4.1 庙垭地区基本地质特征 2.4.2 庙垭杂岩体岩相学特征 2.5 杀熊洞碳酸岩杂岩体地质特征 2.5.1 杀熊洞地区基本地质特征 2.5.2 杀熊洞杂岩体岩相学特征 2.6 杂岩体含矿性 3 南秦岭碳酸岩杂岩体年代学 3.1 庙垭碳酸岩杂岩体年代学特征 3.1.1 锆石U-Th-Pb年龄 3.1.2 磷灰石U-Pb年龄 3.1.3 独居石Th-Pb年龄 3.1.4 铌铁矿U-Pb年龄及微量元素组成 3.1.5 氟碳(钙)铈矿U-Th-Pb年龄 3.2 杀熊洞碳酸岩杂岩体成岩年龄 3.2.1 磷灰石年龄 3.2.2 锆石年龄 4 岩石矿物地球化学特征 4.1 庙垭碳酸岩杂岩体岩石矿物地球化学特征 4.1.1 全岩主微量元素特征 4.1.2 单矿物主微量元素组成 4.1.3 C-O-B稳定同位素特征 4.1.4 Sr-Nd-Pb-Hf放射性同位素特征 4.2 杀熊洞碳酸岩杂岩体岩石矿物地球化学特征 4.2.1 全岩主微量元素 4.2.2 单矿物成分 4.2.3 同位素组成 5 南秦岭碳酸岩杂岩体成岩成矿过程 5.1 南秦岭杂岩体岩石成因 5.1.1 碳酸岩与碱性岩关系——年代学的证据 5.1.2 碳酸岩与碱性岩关系——同位素的证据 5.2 杀熊洞碳酸岩杂岩体成矿过程 5.2.1 单矿物地球化学组成示踪 5.2.2 放射性Pb同位素来源对方解石稀土元素富集的贡献 5.2.3 杀熊洞方解石极度富集放射性Pb同位素组成的另一种假想 5.3 庙垭碳酸岩杂岩体成岩成矿过程 6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