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为有岁月可回首——陈信泰与黄锦凤》是一部兼具文献性和文学性的教育人物评传。传主陈信泰是中国当代有名教育学家,他在之江大学、圣约翰大学接受了大学本科教育,在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接受了新中国的研究生教育;他在新时期倡建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系、教育科学研究所并担任全国教育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等职,对新时期以来中国教育学研究、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陈信泰从学习欧美教育学到研修苏联教育学,再到研究中国教育学的研习经历,既是一部丰富的个人教育史,也是新中国教育学发展的生动写照,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和社会启示意义。黄锦凤不仅是贤惠的妻子,还是救死扶伤的医生,对她的刻画在某种程度上也使前者的形象更加立体丰满。本书将传主口述与档案史料互相印证,是一部情感浓郁、内涵丰富、史料翔实、富有历史价值的传记佳作,为20世纪中国“大学校史”和“教育口述史”研究提供了一个具有启示性的样本。 目录 道路就是生活:陈信泰的岁月屐痕 一、少年初识愁滋味·沪杭(1927~1950) (一)合兴坊——上海租界的一个缩影 (二)客从何处来?——陈家属于“聚星堂”一支 (三)“革命”家族的“相爱相杀”——文家的故事 (四)“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那些童年乐事 (五)“生利主义之职业教育”——从初中到中华职业学校 (六)天才往往是寂寞的~封根泉和俞金顺的传奇人生 (七)“敬业乐群”与“金的人格”——反思中等教育缺失 (八)“学以济时,诚为体,仁为用”——之江大学求学记 (九)“若非生病,就随军南下了”——大学毕业之后 二、青舂得意在京华·北京(1951~1957) (一)“感觉自己真正‘参加革命’了!”——在中国人民大学 (二)北京师范大学1953届研究生“0001号”毕业证 (三)“投名状和江湖义气是不可靠的”——“三反”运动以及家变 (四)初露锋芒——两篇批判杜威教育思想的文章 (五)“学莫便乎近其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室”的大师群像 (六)压抑与欢欣——50年代的爱情佳话 三、粕缯大布裹生涯·曲阜(1958~1977) (一)落脚“孔子故里”的大学 (二)曲阜师范学院首任校长高赞非 (三)“世外桃源”“曲阜民间美食三绝” (四)创办农村中学 (五)援建“临沂大学” (六)饥荒与减灾——驻村篇 (七)饥荒与减灾——“鸭司令”的牧鸭记 (八)“伙头军司令” (九)“看透、想开、放下” (十)参加“四清运动” (十一)60年代的独生子女家庭 (十二)在“五七”干校管伙食 (十三)在“三大部”轮转了两圈半 (十四)于无声处 四、为天所命非虚生·曲阜(1978~2018) (一)“知己为天所命非虚生也”——趁着“教育的春天”再出发 (二)为打破“一言堂”和清理“特别思维”而发声:出席全国教育科掣规划会议 (三)“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在兰州会议上“舌战群儒” (四)“得天下英才而育之”——研究生招生与培养 (五)倡建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系 (六)“发声”:让曲阜成为全国教育学研究重镇 (七)和而不同:“学派”不是“门户之见” (八)热点交锋:教育本质论、“异化”论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九)创办教育科学研究所与《新杏坛》杂志 (十)陈信泰日记(1989年4月17日至1990年8月2日) (十一)第二次兰州之行:主持田慧生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十二)回归家庭 (十三)曲园名师的传奇故事 (十四)“优选的告别” 漂泊与栖止:黄锦凤及其家族往事 一、家族:从广东三水抽枝敬叶 二、漂泊:见证时代的幽暗与光明 三、栖止:持守医者的清白与仁心 附:陈信泰著述要目 跋:刻画教育学家陈信泰的民间肖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