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人文地理学导论
分类 教育考试-大中专教材-大学教材
作者 顾朝林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按人文地理学导论、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和人文地理学进展的三层次教学体系设计,专门为本科生编写用于人文地理学教学的基础教材。全书围绕"空间"和"地方"这两个地理学的核心论题介绍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近年来人文地理学近期新研究进展,包括空间、全球化、城市化、人口、迁移、文化、景观、发展、地缘政治和人地关系等内容,具有可读性、趣味性和前沿性的特点。全书按四条主线展开:①社会经济发展的全球化特征与地区差异之间的关系。②人类与其生活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③不同空间尺度(包括世界、国家、地区和城市)的政治、经济演化特征与趋势。④与民族、种族、性别、年龄、阶级等因素相联的社会文化特征及其对空间发展的影响。本书适用于大学本科生宽口径知识教学,也可作为从事地理学、地球科学、经济贸易、国际贸易、国际关系、社会学、环境科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等专业教学和研究人员参考用书。
目录
序言
前言
第一章绪论1
第一节人文地理学学科性质1
第二节人文地理学发展过程3
一、古代阶段3
二、近代阶段3
三、现代阶段4
第三节人文地理学分支学科8
一、人口地理学8
二、聚落地理学9
三、经济地理学9
四、社会地理学11
五、文化地理学11
六、政治地理学12
七、历史地理学12
八、区域地理学13
第四节人文地理学应用领域14
一、经济区划及其规划14
二、城市与区域规划15
三、社会问题研究与分析16
四、行政区划与地名学16
第五节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17
一、研究方法论17
二、分析方法18
三、分析技术手段19
第六节重要人文地理学家23
一、海外人文地理学家23
二、中国人文地理学家25
推荐阅读材料27
复习思考题27
参考文献27
第二章空间分析28
第一节空间28
一、空间的概念28
二、解释性空间29
三、空间的测度30
四、空间结构31
第二节地方32
一、地方的概念32
二、区位分析33
三、地名分析34
四、场所35
第三节距离36
一、直线距离37
二、时间距离37
三、心理距离37
四、社会距离37
五、距离摩擦37
第四节时间38
一、时间测度38
二、时空关系38
第五节区域39
一、区域类型39
二、区域划分40
三、区域一体化41
第六节尺度41
一、地图比例尺41
三、空间整合41
第七节联系41
一、空间相互作用41
三、网络42
三、可达性42
第八节扩散42
一、迁移扩散43
二、扩展扩散44
推荐阅读材料46
复习思考题46
参考文献46
第三章工业化与全球化48
第一节工业化过程48
一、前工业化社会48
二、英国工业化49
三、欧洲工业化扩展50
四、国际劳动分工54
五、帝国主义塑造的世界格局56
六、美国工业化58
七、日本工业化59
八、中国工业化61
第二节世界发展格局的形成63
一、世界体系63
二、新殖民主义65
三、新国际劳动分工66
第三节全球化的世界67
一、全球化67
二、世界经济的三大极核68
三、紧密型的全球网络69
四、“快”、“慢”世界出现71
推荐阅读材料72
复习思考题72
参考文献72
第四章城市化与城市发展75
第一节城市75
一、城市的概念75
二、城市起源76
三、城市划分标准84
四、中国城市设置87
第二节域市化91
一、城市化的概念91
二、世界城市化过程91
三、中国城市化过程93
四、当代世界的城市化100
第三节城市体系104
一、城市体系的概念104
二、城市体系的理论104
二、世界城市体系发展107
四、中国城市体系发展108
第四节城市空间结构113
一、城市空间结构的构成113
二、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114
三、不同的城市空间结构116
四、大城市空间形态122
五、城市规划与设计125
第五节城市问题128
一、郊区化的代价128
二、贫困问题129
三、交通和基础设施问题132
四、环境问题134
第六节乡村聚落134
一、村落的产生
二、乡村聚落类型135
三、中国的农材城市化136
四、乡村规划138
推荐阅读材料138
复习思考题139
参考文献139
第五章发展与重构140
第一节发展140
一、发展的概念140
二、发展水平评价141
三、发展的能源资源依赖147
四、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151
第二节经济空间结构变化154
一、区位理论154
三、经济空间结构及其变化156
三、全球重建与转移159
第二节制造业重构与转移162
一、工业生产方式的转变162
二、去工业化162
三、产业集群的出现163
四、制造业的空间转移164
第四节服务业重构与转移169
一、服务业类型169
二、服务业发展169
三、基于商务服务业的世界城市等级体系172
四、旅游业与经济发展174
第五节农业与食物生产179
一、第三次农业革命180
二、农业的工业化180
三、全球农业系统重建180
推荐阅读材料183
复习思考题183
参考文献183
第六章人口与迁移185
第一节人口与人口普查185
一、人口的概念185
二、人口普查185
二、中国的人口普查186
第二节人口动力学187
一、自然增长187
二、人口转型模式191
三、人口结构192
第三节人口分布193
一、人口密集区193
二、人口稀少区195
三、人口密度196
第四节人口迁移197
一、人口移动197
二、迁移方式197
三、迁移原因198
四、迁移类型199
五、移民政策201
六、中国流动人口202
七、海外华侨204
第五节人口问题207
一、世界人口问题207
二、中国人口问题209
推荐阅读材料211
复习思考题211
参考文献211
第七章文化与宗教213
第一节地域文化系统的构成213
一、文化的概念与组成213
二、地域文化系统214
三、文化生态系统215
第二节文化的起源与扩散215
一、文化的起源216
二、文化的形成218
三、文化传播221
第二节文化区224
一、文化区的概念与类型224
二、文化边界与文化认同227
三、中华文化圈的形成与发展228
第四节语言230
一、世界语系分布230
二、汉语的形成与发展232
三、语言的地理学研究233
第五节宗教234
一、宗教分类及其分布234
二、宗教的起源与传播237
三、宗教的组织空间239
四、宗教的冲突与融合243
第六节民居244
一、特色建筑材料244
二、文化习俗与房屋朝向245
三、民居形式与环境246
四、中国民居形式246
五、美国民居形式247
第七节风味特色食物250
一、食物多样化250
二、食物偏好与食物禁忌250
三、大众食物习俗251
四、中国饮食252
第八节性别252
一、性别特征、文化与空间252
二、性别地理学253
第九节大众文化的全球化256
一、全球化的大众文化256
二、大众文化的影响259
推荐阅读材料262
复习思考题262
参考文献263
第八章种族与社会265
第一节从种族到社会空间265
一、种族265
二、种族空间形态266
三、社会及其运行266
四、社会空间及其测度267
第二节种族歧视与种族隔离268
一、美国黑人与种族歧视268
二、南非的种族隔离270
第三节移民社会274
一、美国华人社会274
二、美国犹太人社会276
第四节城市种族群聚区277
一、美国城市的种族群聚区277
二、欧洲城市的种族群聚医279
三、中国城市流动人口聚居区279
第五节种族主义及其后果283
一、德国纳粹种族主义283
二、南斯拉夫的产生与消亡286
三、犹太复国主义与中东战争287
四、中非的种族清洗290
五、斯里三卡的种族斗争291
推荐阅读材料293
复习思考题293
参考文献293
第九章国军与地缘政治294
第一节民族体294
一、民族体类型294
三、民族体形成295
三、民族体地理景观297
四、世界民族体分布299
五、民族体冲突301
第二节国家概念及其发展306
第二节国家的基本要素308
一、国民308
二、领土309
三、国家主权与国界311
四、国家政府组织形式313
五、国家首都313
第四节国家的内部组织314
一、行政区314
二、选区315
第五节国家的形成与演化318
一、古代国家318
二、古代帝国320
三、帝国主义和后殖民国家321
四、现代国家苏联的诞生323
五、超国家组织325
第六节地缘政治328
一、地缘政治理论328
二、战后两极世界的形成332
三、冷战及其副产品334
第七节地缘政治新格局337
一、冷战后新格局337
三、弧形不稳定地区338
三、主要冲突地带340
四、中国的地缘政治背景341
五、中国内部分离主义343
推荐阅读材料344
复习思考题344
参考文献344
第十章景观及其解读346
第一节从空间到景观346
一、空间与景观的连接346
二、农业景观与乡村景观变异347
三、文化景观349
第二节景观描述与解释351
一、文本方法351
二、背景方法352
三、话语及其解读352
四、符号及其解读354
第三节景观解读与创造356
一、现代景观356
二、后现代景观359
三、地方营销361
推荐阅读材料363
复习思考题363
参考文献363
第十一章人地关系365
第一节自然观概述365
一、宗教的自然观365
二、环境哲学与政治观366
第二节人地关系理论发展367
一、经典人地关系理论368
二、人地关系理论的发展370
三、人地关系地域系统372
第三节人类行为与环境变迁375
一、能源需求对环境的影响375
二、全球环境变化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377
三、地方性城市空气活染382
第四节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382
一、资源的概念382
二、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系统384
三、可持续发展理论与低碳经济385
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386
五、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386
推荐阅读材料387
复习思考题387
参考文献387
附录389
后记397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8:2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