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线无线报务员回忆录:1940年—1945年》编辑推荐
战争给德国人带去了什么?
这是一份二战中一名无线电报务员的经历自叙,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讲述者在经历了这么多痛苦之后,但他的语言仍然不失冷静和条理,既不呼天抢地刻意卖惨,也不颠倒黑白歪曲夸大——他只是在向世人展示,时局如何裹挟着德国人卷入战争,而战争又如何颠覆了平民的生活,他从军后曾见识过哪些激烈的战斗,经历过怎样艰难的岁月,又怀揣过何等沉重的思念和悲伤。
作者的经历起伏跌宕,但他叙述语气细腻平和,像低沉大提琴音般,从中溢出浓浓的情感,有他对故土家乡的热爱,有对同胞的深情厚谊,更有对战争的深切憎恶。
小小冰人的翻译,更加原汁原味地体现了战局的紧迫感和人物间的张力。这位高产的军事圈翻译达人,特别偏好这类小人物传记,他总是能洞察原著作者的细微情绪,然后化作更贴切的译制语言展现给中文读者。
该书另有英文版本(Radio Operator on the Eastern Front: An Illustrated Memoir, 1940–1949),也得到了大量好评。
《最后一日的士兵》编辑推荐
?阿尔贝特·凯塞林是二战德国26名元帅之一、27名钻石橡叶双剑骑士十字勋章获得者之一,不仅受到当时一众德军将领的交口称誉,就连同盟国一方也对他抱有相当的好感,称其为“微笑的阿尔贝特”,英国前首相丘吉尔、亚历山大元帅等人甚至在战后为其求情,希望免去他的死刑。
?跻身德军高层的凯塞林与当时德国军界的重要人物,如空军总司令戈林、陆军元帅冯·博克、“沙漠之狐”隆美尔,甚至和希特勒、墨索里尼等政治首脑都有着不浅的交情。回忆录中,他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对二战期间德国军事、政治、外交决策的缘由和动机进行了解读,也披露了不少鲜为人知的战争内幕。
?本书堪称凯塞林对于二战的“全景式回忆录”:他曾在波兰、苏联、北非和意大利指挥作战;1945年他作为德军西线总司令向盟军投降,由此见证德国军事力量战败的结局;另外,本书还介绍了他在现代德国空军建立和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作为回忆录,可读性强是本书一大特色。凯塞林虽是军人,但他的文笔相当流畅、感情真挚,足以用“优雅”二字形容。他也并不像曼施坦因、古德里安等人那样,在战争回忆录中推卸个人责任,而是以坦诚负责的态度叙述历史,这一点在二战德国将领所写的回忆录中尤显珍贵。
?由于凯塞林在写这本书时仍是英国战俘,因此他无法获得全面的地图、部队部署、背景资料等,这使得该书的叙述没有曼施坦因或古德里安的那么详细,但相较于后者,他的回忆录胜在主观性更强,因此读者可以深入体察凯塞林对于战争局势的意见、评价、理由和思维方式。对于那些一直想了解从一位元帅的角度看战争是什么样的、他能获得哪些信息、他是如何评估局势以及他可能会采取哪些不同做法的读者来说,本书绝对是佳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