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笛是一件世界性的乐器。世界上几乎每个民族都或长或短经历过陶器时代,因此,陶制的笛子也成为了许多民族的吹奏乐器。因环境、文化等方面的巨大差异,世界各民族的陶笛形制不尽相同。但多以人、动物形状为主,可见用陶制品模仿人的声音和动物的鸣叫,可能是陶笛产生的动力之一。中国、意大利、日本、拉脱维亚、厄瓜多尔、芬兰、墨西哥、秘鲁、英国、美国等地都有陶制笛子的历史记录。
陶笛与埙同属中国古代八音中的“土”音。中国很早的陶土乐器可追溯至7000多年前的古埙。中国陕西半坡遗址出土的,距今6000多年的哨口类陶土乐器“陶哨”是中国陶笛的鼻祖。由古埙演变而来、通过哨口发声的陶制笛子有很多,例如西安半坡出土的、新石器时代陶哨。湖北监利县出土的、距今4000多年的单孔陶笛。湖北申遗陶笛、春秋战国时期的呜嘟。宁夏申遗陶笛泥哇鸣,古埙形状加哨口的哨埙、满口埙,各地的泥哨,等等。
1853年,意大利人都那提在某种陶笛的基础上研发出10孔潜艇式陶笛ocarina,后由日本人明田川孝先生改革成12孔,至今在世界各地影响广泛。
2018年,实用新型中国陶笛改研成功。它借鉴了中外陶笛特点,音域超三个八度,指法指序科学便捷,让陶笛更具表现力。
总的来说,陶笛种类繁多,孔数不一,腔体指法多变。
参加陶笛考级时,不限定考生用某一种陶笛,中外各式陶笛皆可使用,以完成作品音乐性为标准。
本教材中的作品以陶笛原创作品、经典中国音乐移植作品为主,涵盖中外多种曲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