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一个人的诗歌史(上下)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刘春
出版社 华龄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一个人的诗歌史》分为上下两册,通过对顾城、海子、于坚、欧阳江河、西川、张枣、韩东、王家新、柏桦、黄灿然等10位著名诗人生活经历与诗作的梳理、互证,展现了一代诗坛精英的成长史和心灵史。该书以长篇随笔为形式,主要包含了一下几项内容:①新时期涌现的10位著名诗人的生活和创作经历;②对新时期以来最有影响、有争议的上百首诗歌名作进行解读、释疑;③通过诗人经历、创作、文坛事件、诗歌期刊等的介绍和梳理,多角度展示1980年代以来中国诗歌的发展历程。
作者简介
刘春,著名诗人、评论家,1974年出生于广西荔浦。著有诗学随笔《一个人的诗歌史》《朦胧诗以后》,随笔集《博尔赫斯的夜晚》《或明或暗的关系》《让时间说话》,诗集《忧伤的月亮》《运草车穿过城市》《幸福像花儿开放》等。近年来在《花城》《读库》《星星》《名作欣赏》等开设诗学随笔和评论专栏,现为中国作协会员,长居桂林。
目录
上册
我是一个悲哀的孩子,始终没有长大
狭长贝壳里的梦与幻影
我的诗只发出小小的声音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诗歌万岁,诗人万岁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朦胧诗和朦胧诗人
古怪的“弧线”
你颈后的最淡的头发
夫唱妇随,周游列国
永远的“杀妻”之谜
利斧下的童话
我知道永逝降临
诗人杀人犯
杀人是一朵荷花
他变成了浮雕
顾城与舒婷
顾城与北岛
我离开你是因为害怕看你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十五岁的北大生
从《小站》出发
众说纷纭的数字之争
你是唯一的一块埋人的地方
你从远方来,我到远方去
今夜我不关心人类
抒情的两副面孔
最后一首诗,最后一个海子
被自己否认的遗书
死亡细节
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
什么让他钻入车轮之下
诗人俱乐部的争吵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语文课本编选者的“苦心”
活着的凄苦与离世后的辉煌
两封邮件
我们一辈子的奋斗,就是想装的像个人
一个“迟到”的革命者
从《采桑子》到《今天》
被惊醒的夜鸟的睡梦
他们,《他们》
关于《〈他们〉十年诗歌选》
尚义街六号
“我并非世俗诗人”
在漫长的旅途中
“青春诗会”
“鲁迅文学奖”风波
真正的“云南王”
我喜欢和不喜欢的于坚
事物坚持了最初的泪水
他姓“江”,不姓“欧阳”
四川“五君子”
手枪可以拆开
从看见到看见,中间只有玻璃
二十四城记
被演讲震晕
诗人的交往方式
最后的幻象
傍晚穿过广场
暧昧的诗歌
我布下的阴影比一切光明更肯定
泰姬陵之泪
有一种神秘你无法驾驭
命中注定的迟到者
诗坛骗子
在哈尔盖仰望星空
燕园“三剑客”
太像诗人的“诗人”
被蝙蝠挽留的夕光
何为“诗歌资源”
离谱和不离谱的授奖词
成熟诗人的秘密武器
两次见面
下册
唯有旧日子带给我们幸福
六岁出走的少年
成长啊,随风成长
我要表达一种情绪
情报研究所
安闲和理想越来越深
而冬天也可能正是春天
南京往事
请选吧,这全是诗
自由撰稿人生涯
终于从云端走下
长夜里,速度应该省掉
把灵魂朝向这一切吧,诗人
一个滚铁环的少年
未来诗人的基础正在奠定
一个时代结束了
《这一代》的事
不断重临的序曲
“钟声一样压迫着我的灵魂”
把苦难转变为音乐
对命运的“回答”
三首诗
与北岛的争论
顺便说说北岛
山崩地裂之后,“人民”不再抽象
飞蛾已经出生,巨著总会完成
新旧交接恍若隔世
他们,“他们”,《他们》
“青春诗会”与“兰州会议”
你见过大海,上过大雁塔
到现实汉语为止
在深圳的路灯下
两首“怪诗”
“断裂”行为
“误伤”《收获》
名家也有俗作
几个选本
听韩东唱歌
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到事,梅花便落了下来
最初的诗歌道路
你又带来了什么消息,我和谐的伴侣
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
1986现代诗群体大展
关于《刺客之歌》
在异乡
安静的诗人
失败之作
一下子就被征服了
朝向您的夜,我奇怪的肺
你在一个夜晚听见了夜莺
从暗黑中来,到白云中去
一个诗人的最初
眼里的微光隐藏着生活的信仰
日益精进
两次启示
必要的角度
诗歌翻译的“叛徒”
假黄灿然之名
附录
不仅仅是“一个人”的诗歌史
我写的是命运本身
故事只是表象,“揭秘”不再是目的
后记
每个人都有一部自己的“诗歌史”
“修订版”后记
导语
一个古典时代的光荣与梦想,中国版的《人·岁月·生活》。
臧否中国新诗潮,揭秘重要大事件。1970年代以来诗坛精英的成长史和心灵史,1980年代以来中国诗歌的发展史和创作史。
全书观点客观中允,行文流畅,具有相当高的阅读参考价值。本次修订以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版本为蓝本,对原版本中的个别的事实差错进行修订,对一些重要作品增加了论述文字,附录多篇相关访谈,调整原书部分作品顺序,使之更自然,更丰富、更可读。
后记
《一个人的诗歌史》首
版于2010年,至2013年,
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连续
出版了3部。2017年6月,
人民文学出版社将前两部合
成一部出版。目前这一版,
重新将人民文学出版社那一
版拆分为两册,经过大量修
订后,以上下册的形式出版
,是名副其实的“修订版”。
书中的叙事终止于2017
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版本出
版之时,个别叙事延伸到
2023年我为目前这个版本
进行修订的时候。我也曾考
虑过要不要把对所有在世诗
人的论述时间线延伸到当下
,把他们最近几年的作品和
经历纳入讨论范围,后来认
为此举意义不大。这主要是
因为在2017年的时候,本
书所论述到的诗人,均已己
成名,他们的经历和代表作
已经构成了中国当代诗歌史
不可或缺的部分,再延伸下
来,无非是极为有限的锦上
添花而已。而且我写这本书
的主要目的在于揭示一个诗
人的成长经历,展示20世纪
80年代风起云涌的中国现代
式大潮的,立足于“一个人”
,实际上是写一代人,在这
个基础上,把某个诗人的近
作拿出来讨论,虽然不乏意
义,但总体上也可忽略不计

本次修订是在2017年人
民文学出版社的版本的基础
上进行的,在交稿之前,我
委托“诗想者”工作室的覃伟
清编辑为我最后梳理一道文
字,原本以为已经不会出现
什么差错,没想到认真仔细
的小覃编辑为我完善了大量
文字上的小瑕疵,并且提出
了二三十处疑点供我再度订
正,殊为难得。与此同时,
我也对原书中的一些文字和
段落进行了增删,以使全书
的内容更合我心。因此,这
个修订本是我目前最为满意
的版本。
从2002年秋天,我迈出
了“诗歌史”写作道路的第一
步,一晃就过去了20多年,
我也从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
变成了油腻大叔,但视野见
识并未见明显增长,对抗庸
俗的勇气更是日益稀薄。感
谢《一个人的诗歌史》,它
的存在,是我对自己的青春
年华最完美的纪念。
刘春
2023年8月25日
书评(媒体评论)
他避开诗坛上那些种种
的权力和利害关系。他只是
为他心目中的诗歌和价值而
工作。他所做的工作,让人
们在一个沮丧的年代再次感
到了从事诗歌的意义。这里
我还想特意指出,即使对他
喜欢的诗人,他也不盲从。
他该有所保留就有所保留。
他保持了他的诚实,也保持
了作为诗歌批评的尊严。
——王家新 诗人、诗论
家、翻译家,中国人民大学
文学院教授!
《一个人的诗歌史》有
力地伸张了诗的力量和尊严
。当人们为诗的命运焦虑的
时候,当人们为找不到他们
的李白、杜甫而破口大骂的
时候,一个事实不被承认:
没有伟大的读者,就没有伟
大的诗人;好诗被写出来,
但只有在热情、沉静、敏感
的阅读中才能活下去,被领
会、记住和流传。刘春因这
部书而被证明是这个时代一
位最好的诗歌读者,他和往
昔那些“诗话”作者一样,在
破碎的、随风而散的现象与
文本中,捕捉和确认那些珍
贵的瞬间,所谓传统与遗产
,完全系于这谦卑、高贵的
劳作,伟大的诗和伟大的诗
人,由此有了存活下去的希
望。
——李敬泽 中国作家协
会副,文学家
它的吸引力高过了“学院
”和“学术”的诗歌史,因为
这是有血肉、有故事和有传
奇的叙述;它不留下结论性
的知识,而是只留下追问、
思考和启示;它不只叙述诗
歌的写作与诗人的道路,而
是求索和展开了人性、生命
、存在与语言的广阔而幽暗
的世界。
——张清华 北京师范大
学文学院教授、博导,文学

刘春的诗歌史论写作,
好读、感性,有明晰的立场
,也不乏理论锋芒。他怀着
对诗歌本身的挚爱,以令人
信服的生命实证和诗学鉴赏
,有力地辨晰了这个时代诗
人的面影和一种诗歌生活的
处境。他这种以生命的写实
为诗歌作证、以诗歌的演进
来返照人生的话语方式,为
文学史写作如何才能重获个
人眼光、重铸生命质感提供
了生动的范例。
——谢有顺 中山大学中
文系教授、博导,文学家
精彩页
2000年夏天,我在应“90年代诗歌论坛”(又称“衡山诗会”)主办者之邀列举90年代最震撼人心的十个诗坛事件时,列出了《后朦胧诗全集》出版,顾城袭妻、自缢,《诗歌报》停刊、复刊再停刊,《他们:<他们>十年诗歌选》出版,盘峰会议,“70后”诗人浮出水面并引起关注,诗生活、界限等网站的出现等内容。尽管在行文时将“《后朦胧诗全集》出版”列于首位,但事实上我首先想到的是顾城。
我至今忘不了1993年10月13日。那一天上午,正在四川乐山市造纸厂毕业实习的我,从当天出版的《乐山日报》上看到了顾城于10月8日在新西兰上吊自杀的消息。这个消息给我双重震惊:首先,我几近祟拜的诗人英年早逝;其次,是他离开人世所采取的方式以及此前的行为——用斧头袭击妻子谢烨并最终致其死亡!
那之后整整两天,我都神志恍惚,百感交集。我知道,受到震撼的绝不止我一个,直到今天,人们仍然不时谈论这一话题。在纷坛的传闻中,每个人都在对事件做出自己的甄别和判断,自然结果不尽相同。
狭长贝壳里的梦与幻影
1956年9月24日,顾城出生于北京白塔寺边的人民医院,父亲顾工是位有影响力的部队诗人,但从顾城后来发表的作品来看,他的写作风格并没有受到父亲的影响。
六岁的时候,顾城“写”下了他生命中的第一首诗:“星星在闪耀,/月亮在微笑。/我和姐姐呵!/等得爸爸回来了。”说是写,其实是“口授”,由比他大两岁的姐姐顾乡记录在一张明信片上,因为当时顾城还不会写字。
这样的“诗歌”自然不会有什么微言大义,它更接近顺口溜,但明信片寄出后,仍然在顾工的单位引起了轰动。
在顾城看来,自己五岁前是快乐的,后来进了幼儿园就不那么快乐了。为了逃脱幼儿园的拘束生活,顾城没有上大班就直接读小学。哪料到小学同样不幸福,从一年级到三年级,他反复更换学校。只有在课外时间,顾城才会开心起来一他可以在草地上找小动物玩。
“文革”开始时,顾城正读三年级。“同学都兴奋起来,老师开始也还高兴,给我们念一段《燕山夜话》,然后怒火万丈地批判;很快好的就都变成了坏的,老师带头造反,把校长围了起来,校长也大声背诵毛主席语录,要把模范老师修正主义地主分子捉起来。”(顾城:《责任与思索》)学校乱了,学生们自然无人管束,可以“自由自在”地玩耍。那个暑假因而很漫长,从夏天一直放到冬天,斗争也愈演愈烈,老师和学生都分成两派,互不相让。顾城换了一所学校,上课不久,学校再次停课。从1966年冬天起,顾城再也没有进入过学校学习。
最初的兴奋逐渐演变为恐惧。有一天,有人在顾城家对面的墙壁上贴标语,不小心贴反了,被路人发现,贴标语者马上被众名群众围攻、殴打。这个场景正好被顾城透过窗户的缝隙看到幼小的顾城吓得脸色苍白,全身发抖。他不敢再往窗外看,而是把窗户关紧,像蜗牛般蜷缩在床头。也许正是从这一刻起,顾城躲开喧器、回归宁静,终生寻找属于自己的世界的性格已经初步形成。
“文革”运动开始“革”到顾工头上。1968年,军宜队将顾工保存的书籍用麻袋装走,只剩下一本《昆虫记》因为包在旧报纸里而未被发现。这本唯一幸存下来的科普读物对顾城后来的诗歌创作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在后来很多次演讲中,顾城都会提到书中的一句话:“它来到世界上,没有谁欢迎它,石头是摇篮……”而他的那些融入天地、歌唱自然,充满了对微小事物的热爱与亲近的“童话诗”,也可以从这里找到源头。
那一年9月,十二岁的顾城第一次用笔写下诗歌《星月的来由》和《烟囱》。
P3-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1:2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