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谢良佐理学的形成与演变(精)/政治与哲学书系/光明社科文库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陈石军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以“理学世界”为视野研究“洛学之魁”“程门第一”(黄宗羲语)的谢良佐。全书包括正文五章与附录一篇。前三章通分别讨论了谢良佐的生平、学术与政治活动,借此呈现由程颢、程颐开创的理学在北宋中、后期的发展历程,着重突出了从“伊川学”到“上蔡学”的理学发展谱系。后三章通过《论语解》《上蔡先生语录》二书,以书籍史的考察视野,借助思想史、学术史、版本学的方法勾勒了“上蔡学”在南宋与近世东亚的传播情况。作为一部中国哲学史著作,本书对于胡适、荒木见悟等著名前辈学者提出的理学研究课题皆有所回应。
此外,《宋史·谢良佐传》仅两百余字,且误著录上蔡的籍贯、卒年,以致对谢良佐晚年二十余年的记录完全空白。长期以来,学界因此忽略了北宋晚期理学的发展情况。本书附录《谢良佐年谱》约10万字,首次以编年的形式系统整理了谢良佐生活、学术、政治,并对其主要著作、学说在宋、元、明、清和朝鲜、日本的流传情况作了整理与介绍,填补了宋明理学研究的一块长期空白。
作者简介
陈石军,男,1989年生,福建泉州人,现任北京体育大学人文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厦门大学哲学学士、经济学学士(双学位)、中国哲学硕士,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日本爱知大学中国研究博士。主持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多项,曾在《中国哲学史》《周易研究》《愛知論叢(日本)》等海内外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主要从事儒家哲学、体育哲学研究。
目录
序(向世陵)
绪论 道学、理学与上蔡学
一、道学、理学与伊川学、上蔡学
二、从伊川到朱子:为什么要研究谢良佐?
三、研究现状与问题
第一章 程门第一:谢良佐生平与从学考
一、生卒、里籍与世系辨正
二、“习举业有成”
三、程颢与谢良佐
四、程颐与谢良佐
五、三高弟与四先生
第二章 学术与政治:谢良佐入“元祐党籍”考
一、“名在党籍”还是“偶逃党部”?
二、“诏对不合”:宋徽宗与谢良佐
三、三块“元祐党籍碑”中的谢良佐
四、谢良佐出元祐党籍考
第三章 从“伊川学”到“上蔡学”:北宋晚期理学的发展
一、“伊川学”:学术与政治之间
二、“自相传道”:政道与师道
三、“义兼师友”:谢、胡授受间的政道与师道
四、上蔡门人考:谢良佐与北宋晚期的理学传承
第四章 “上蔡学”的形成:从《论语解》到语录
一、经学与理学
二、《论语解》的著述与意义
三、从经学到语录
第五章 从“上蔡学”到“朱子学”:《上蔡先生语录》的编撰、成书与影响
一、《上蔡先生语录》的记录与编撰
二、《上蔡先生语录》在宋代的编撰与刊刻
三、朱子编《上蔡先生语录》考
四、小结
结语 伊川学与朱子学之间的谢良佐
附录一 上蔡谢先生良佐年谱
附录二 《上蔡先生语录》的版本与流传
一、明代《上蔡先生语录》刊刻与上蔡学之转向
二、清代《上蔡先生语录》版本系统与上蔡学之流传
三、朝鲜、日本《上蔡先生语录》版本与东亚上蔡学
四、结语
五、附:《上蔡先生语录》抄写刊刻流传图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在二程的学生中,谢良
佐(上蔡)无疑具有重要的
地位,黄宗羲曾称谢良佐在
程门高弟中应当排第一。但
就学术流传的实际情况看,
谢良佐的影响力并没有那样
大。由于可供使用的资料较
少且不成系统,谢良佐学术
没有引起后人更多的关注,
研究者亦不多。
石军是我的学生,他研
究谢良佐学术多年。光明日
报出版社即将付梓的《谢良
佐理学的形成与演变》,是
他承担的教育部人文社科项
目的结项成果。在该书中,
他按照上蔡学的源流、形成
和演变的构架展开研究,重
点落在上蔡的生平、上蔡的
学术与政治的关联、上蔡学
派的传承几方面,最后附有
凝聚了他极大心血的谢良佐
年谱与著作版本的考察。
该书虽然标称研究谢良
佐的“理学”,并以“理学”为
问题意识,但并不像通常的
理学著作那样,侧重于思想
和理论分析,他把问题的重
点放在了思想“之外”的理学
传承,中心议题是他所构造
的从伊川到上蔡再到朱子的
理学传承谱系。
二程洛学的传承,通常
有两大特点:一是自二程之
后,“道南”四传到朱熹,即
由杨时开头,经由罗从彦、
李侗到朱熹,这是迄今最为
流行的“程朱”学派的传承谱
系,也即由洛学到闽学,而
朱熹集其大成。二是由于“
道南”仅指杨时所传,故杨
时成为二程诸弟子的中心,
代表着程学的正统,其他弟
子,如当时可能影响更大的
谢良佐等人,受到中年以后
朱子的严厉批评,称“伊川
之门,谢上蔡自禅门来”,
而被划归于别派——谢良佐
开启了张九成、陆九渊的心
学一脉。
在书中,石军通过对谢
良佐生平,尤其是问道于二
程事迹的考订,重塑了谢氏
在洛学的地位;更提出在上
蔡晚年,由于官方禁止程颐
讲学,有不少歆慕理学的远
方士人转投谢良佐门下,这
在客观上为上蔡独立地讲述
自己的学问提供了机会,并
促成了从伊川学到上蔡学的
发展。在这里,一个重要史
实考证,是谢良佐入出“元
祜党籍”的问题。石军认为
,谢良佐从元祜党籍中解除
,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一
是他正式告别了政治中心,
从中央重新回到地方;二是
谢良佐脱离了程颐的直接指
导,开启了相对独立的学术
探索;三是随着谢氏在历仕
州县的过程中广泛讲学,接
收那些受地域限制或伊川学
禁影响无法从学程颐的士子
,推动了理学从伊川学向上
蔡学发展。这构成了北宋晚
期(徽宗执政期间)理学发
展的重要篇章。如此的分析
颇有新意,值得研究洛学传
承的学者思考。
该书的一个重要贡献,
是发掘谢良佐最后近二十年
(1103-1121)的生平事迹
。流行的观点是谢良佐卒于
崇宁二年(1103),石军
经过自己的考证,认为这是
错误的,谢良佐的学术成就
也因之被埋没。我们在书中
可以看到,谢良佐的学术生
命与北宋晚期的政治环境相
互影响,谢氏的主要著作《
上蔡先生语录》正是在其生
命最后的二十年间由门人记
录而成,并与他早年的经学
著作《论语解》一起,构成
了上蔡学的学术主干。
石军认为,在两宋之际
的六十余年中,正是谢良佐
的《论语解》填补了王安石
与朱熹之间《论语》学的空
白,南宋的许多学者正是“
赖先生(上蔡)之言,以发
其趣”,这是宋代《论语》
学不可忽略的重要篇章。朱
熹“苦读”和两次编《上蔡先
生语录》,说明上蔡对朱子
思想也产生了影响,但学界
对朱子编纂《上蔡先生语录
》的学术活动还没有给予应
有的重视。朱熹早期道学思
想的形成,流行的观点聚焦
在拜师李侗和道南学脉的传
承。石军对此提出的一个有
意思的疑问是为什么从学李
侗多年的朱熹,在李侗去世
不久后却一度认同张拭传下
的湖湘学?石军通过对朱熹
搜集整理《上蔡先生语录》
这项学术活动的考察,认为
胡宪在朱熹早期思想形成中
的意义被轻视了。朱熹整理
编纂《上蔡先生语录》是一
个持续时间相对较长的过程
,他以得自胡宪的胡氏家传
本为主要底本,后又请胡宪
为之作跋,都体现出胡宪对
朱熹思想的持续影响。朱熹
曾说过,他早年“从三君子
游,事籍溪先生最久”,但
历来研究对此史实缺乏应有
的关注。其实,朱熹早期道
学思想的形成具有多样性的
学派取向,并非传统看法那
样模式化:首先,武夷三先
生问学;其次,经由李侗启
发弃佛归儒;再次,通过张
拭接受湖湘学;最后,又重
回道南并集大成的“经典”发
展路径。
当然,胡宪对朱熹的影
响,不像李侗那样是思想的
启发。朱熹是在接触、传授
和整理胡氏家传文献的过程
中,逐步形成了对以谢良佐
为代表的程门学术思想的认
知,胡宪在其中发挥了不低
于李侗的引导的作用。而且
,朱熹这一长时间的整理编
纂活动与李侗没有直接关系
,他甚至在初编完成后也未
曾与李侗谈及。这表明,朱
熹自同安归来后,除问学李
侗之外,仍保持着一定的学
术独立性,也说明朱熹接受
洛学道统还有另一脉络,即
从谢良佐到胡安国、胡宪的
这一脉络。石军的这一考证
和研究,虽然论据还需要更
加充实,但所提出的应当多
角度看待朱熹早期道学思想
的形成、朱熹受湖湘学的影
响比通常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 14:3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