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楚辞(泽畔的悲歌)/中国历代经典宝库
分类
作者
出版社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楚辞》是继《诗经》之后出现的一种具有独特楚文化特征的新诗体。主要由中国伟大诗人屈原创作。《楚辞》作为中华美文学之源,滋养并启发着后世的所有浪漫主义诗人。
《楚辞:泽畔的悲歌》是“中国历代经典宝库”古诗词课的第二本。这套书耙梳了中国古诗词发展之脉络,品读重要诗人及作品。本书从楚地的文化切入,细致、全面地讲解了诗人屈原及其重要的代表作品。译注明白易晓,解析内涵丰富,作者吕正惠教授系统地为读者理清《楚辞》的文学内核,走进诗人浪漫、富饶的精神境界。是大众读者文学启蒙的必读经典。
目录
上篇 神话的世界
一、南方的国度——楚国
二、诸神降临——《九歌》
东皇太一
云中君
湘君
湘夫人
大司命
少司命
东君
河伯
山鬼
国殇
礼魂
三、魂兮归来——《招魂》
四、我问苍天——《天问》
下篇 泽畔的悲歌
五、屈原这个人和他的作品
屈原这个人
屈原的作品
六、心灵的自传——《离骚》
虽九死其犹未悔
哀高丘之无女
忽临睨夫旧乡
七、放逐者的悲歌——《九章》
哀郢
涉江
怀沙
八、不朽的形象——《卜居》《渔父》
卜居
渔父
九、宋玉悲秋——《九辩》
综论:《楚辞》这本书
序言
总序
龚鹏程
每个民族都有它自己的经典。经,指其所载之内容
足以作为后世的纲维;典,谓其可为典范。因此它常被
视为一切知识、价值观、世界观的依据或来源。早期只
典守在神巫和大僚手上,后来则成为该民族累世传习、
讽诵不辍的基本典籍,或称核心典籍,甚至是“圣书”

中国文化总体上的经典是六经:《诗》《书》《礼
》《乐》《易》《春秋》。依此而发展出来的各个学门
或学派,另有其专业上的经典,如墨家有其《墨经》。
老子后学也将其书视为经,战国时便开始有人替它作传
、作解。兵家则有其《武经七书》。算家亦有《周髀算
经》等所谓《算经十书》。流衍所及,竟至喝酒有《酒
经》,饮茶有《茶经》,下棋有《弈经》,相鹤相马相
牛亦皆有经。此类支流稗末,固然不能与六经相比肩,
但它们代表了在各自那一个领域中的核心知识地位,是
很显然的。
我国历代教育和社会文化,就是以六经为基础来发
展的。直到清末废科举、立学堂以后才产生剧变。但当
时新设的学堂虽仿洋制,却仍保留了读经课程,以示根
本未隳。辛亥革命后,蔡元培担任教育总长才开始废除
读经。接着,他主持北京大学时出现的新文化运动更进
一步发起对传统文化的攻击。趋势竟由废弃文言,提倡
白话文学,一直走到深入的反传统中去。
台湾的教育发展和社会文化意识,其实也一直以延
续五四精神自居,故其反传统气氛及其体现于教育结构
中者,与大陆不过程度略异而已,仅是社会中还遗存着
若干传统社会的礼俗及观念罢了。后来,台湾才惕然警
醒,开始提倡“文化复兴运动”,在学校课程中增加了
经典的内容。但不叫读经,乃是摘选“四书”为《中国
文化基本教材》,以为补充。另成立“文化复兴委员会
”,开始做经典的白话注释,向社会推广。
文化复兴运动之功过,诚乎难言,此处也不必细说
,总之是虽调整了西化的方向及反传统的势能,但对社
会民众的文化意识,还没能起到普遍警醒的作用;了解
传统、阅读经典,也还没成为风气或行动。
20世纪70年代后期,高信疆、柯元馨夫妇接掌了当
时台湾第一大报《中国时报》的副刊与出版社编务,针
对这个现象,遂策划了《中国历代经典宝库》这一大套
书。精选影响人们最为深远的典籍,包括了六经及诸子
、文艺各领域的经典,遍邀名家为之疏解,并附录原文
以供参照,一时社会震动,风气丕变。
其所以震动社会,原因一是典籍选得精切。不蔓不
枝,能体现传统文化的基本匡廓。二是体例确实。经典
篇幅广狭不一、深浅悬隔,如《资治通鉴》那么庞大,
《尚书》那么深奥,它们跟小说戏曲是截然不同的。如
何在一套书里,用类似的体例来处理,很可以看出编辑
人的功力。三是作者群涵盖了几乎全台湾的学术精英,
群策群力,全面动员。这也是过去所没有的。四是编审
严格。大部丛书,作者庞杂,集稿统稿就十分重要,否
则便会出现良莠不齐之现象。这套书虽广征名家撰作,
但在审定正讹、统一文字风格方面,确乎花了极大气力
。再加上撰稿人都把这套书当成是写给自己子弟看的传
家宝,写得特别矜慎,成绩当然非其他的书所能比。五
是当时高信疆夫妇利用报社传播之便,将出版与报纸媒
体做了最好、最彻底的结合,使得这套书成了家喻户晓
、众所翘盼的文化甘霖,人人都想一沾法雨。六是当时
出版采用豪华的小牛皮烫金装帧,精美大方,辅以雕花
木柜。虽所费不赀,却是经济刚刚腾飞时一个中产家庭
最好的文化陈设,书香家庭的想象,由此开始落实。许
多家庭乃因买进这套书,仿佛种下了诗礼传家的根。
高先生综理编务,辅佐实际的是周安托兄。两君都
是诗人,且侠情肝胆照人。中华文化复起、国魂再振、
民气方舒,则是他们的理想,因此编这套书,似乎就是
一场织梦之旅,号称传承经典,实则意拟宏开未来。
我很幸运,也曾参与到这一场歌唱青春的行列中,
去贡献微末。先是与林明峪共同参与黄庆萱老师改写《
西游记》的工作,继而再协助安托统稿,推敲是非,斟
酌文辞。对整套书说不上有什么助益,自己倒是收获良
多。
书成之后,好评如潮,数十年来一再改版翻印,直
到现在。经典常读常新,当时对经典的现代解读目前也
仍未过时,依旧在散光发热,滋养民族新一代的灵魂。
只不过光阴毕竟可畏,安托与信疆俱已逝去,来不及看
到他们播下的种子继续发芽生长了。
当年参与这套书的人很多,我仅是其中一员小将。
聊述战场,回思天宝,所见不过如此,其实说不清楚它
的实况。但这个小侧写,或许有助于今日阅读这套书的
读者理解该书的价值与出版经纬,是为序。
导语
《中国历代经典宝库》经典回归!堪称华语世界影响最大、水平最高的一套中华传统文化系列丛书。
华文世界畅销30年,数百万读者奉其为文学启蒙必读书目!更被誉为“最低门槛的中国文化阅读书目”。
开重读经典文学之风,从诗词读懂中国人的境界之美。耙梳中国古诗词发展之脉络,品读各个时期重要诗人及作品。
龚鹏程郑重作序,高上秦、阎崇年、梁晓声、解玺璋、张颐武等众多学者诚挚推荐。
古典文学大师裴溥言领衔打造的古诗词课。本书为古诗词课的第二本,由文学教授吕正惠编著,他主要研究领域为唐宋文学,出版多本相关著作。
惊艳时光的中国人的浪漫。《楚辞》是中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及浪漫主义文学源头。滋养并启发着后世的所有浪漫主义诗人。
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本书从楚地文化特点切入,讲述《楚辞》诞生的土壤、发展和成就。全面地讲解了诗人屈原及其重要的代表作品。是大众读者认识古诗词,认识《楚辞》的入门佳作。
书评(媒体评论)
每个民族都有它自己的经典。经典常读常新,
当时对经典的现代解读目前也仍未过时,依旧在散
光发热,滋养民族新一代的灵魂。我很幸运,也曾
参与到这一场歌唱青春的行列中,去贡献微末。
——学者 龚鹏程
中国的古典知识,应该而且必须为全民所共享

——学者、出版人 高上秦
每个人精力有限,读书便需要有所选择,经典
当中也要再精选,可以按照名人、名著、名篇、名
句的顺序往下聚焦。这套丛书不仅作者国学涵养深
厚,而且历经多次出版和修订,可谓精益求精。值
得一读,我下定决心将来每个月坚持读1本,用5年
时间把它读完。
——历史学家 阎崇年
研究这些古代思想家的遗产,可以让我们更好
地了解我们的史性文化基因,首先了解我们自己,
是为了更好地了解他人,了解世界。
——作家、学者 梁晓声
民族传统文化转化为现代核心价值观,不仅是
理论问题,更是实践问题。《中国历代经典宝库》
三十多年在台湾出版,到今天的成功引进,本身就
是可贵的实践。我很愿意推荐这套《中国历代经典
宝库》,因为我觉得这套书,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
,拉近了当代青年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学者 解玺璋
中国文化在书中尽收眼底。
——学者 张颐武
精彩页
一、南方的国度——楚国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终于把六国全都灭掉,统一天下,结束了将近两百年的战国七雄争霸的局面。然而,被灭亡的六国人民,表面上虽然无力反抗,内心里似乎并不完全屈服。尤其当秦朝的暴政一天比一天难以忍受的时候,六国百姓的反抗意识也一天天地增强。而在六国之中,南方的楚国尤其痛恨秦国。自从楚国灭亡,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楚国人慢慢地流传起一句话来。这句话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意思是:楚国即使只剩下三户人家,灭亡秦国的必定是楚国人。这话说得斩钉截铁,很有楚、秦两国不共戴天的样子,可见楚人对秦国的痛恨了。
然而,楚人并不是光凭着流传这一句话来发泄他们心中的愤怒,楚国人还有勇气把他们的愤怒诉之于行动。果然,在秦国统一天下十三年之后,陈胜、吴广就在楚地揭竿起义,反抗秦国的暴政了。陈胜一起义,楚国人立刻纷纷响应。陈胜后来虽然败死,但在灭秦的过程中,楚人出力最多,是楚人项羽率领楚国的军队打败了秦国的主力军,使秦国再也无力镇压各地起义的人;是楚国人刘邦率领楚国的军队攻进秦国的根据地关中,灭掉了秦国,使这个暴虐的国家永远在世界上消失。“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楚国人终于把愤怒化成力量,把力量付之于行动,实现了他们“亡秦”的预言。
这样的楚国是怎样的一个国家?这样的楚国,不仅具有坚强的战斗力,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文化最有创造力的时期,对中国文化也有非常了不起的贡献。譬如说,楚国产生了老子这样一个人,写下了薄薄的只有五千言的一本小书,然而却是中国最有智慧的人之一。他对中国人的影响足可以和中国另一个最有智慧的人——孔子相比,也毫不逊色。还有,楚国还产生了屈原这样一个诗人,写下了千古不朽的诗篇《离骚》,成为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也成为中国人所向往钦慕的理想人格。
然而,这样的一个国家,据说最早在建国的时候,文化非常落后,属于“蛮夷”之类的国家。这一个国家到底在何时建立起来,这个国家的人民到底是怎么样的人民,我们已经弄不清楚了。我们所知道的只是,当黄河流域(主要包含现在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各省)的中原文化(中国文化的主流)已经非常发达的时候,南方几乎还是蛮荒之地。然而,就在西周的中晚期,南方好像已经开始出现一个强大的国家或民族,当时的人或者称之为“荆”,或者称之为“楚”。当时的情形,我们也不太清楚。然而,就在西周祚衰,春秋时期揭开序幕之后,一个强大的楚国实实在在出现在了历史舞台之上。这样的一个楚国,在春秋战国整个中国历史上最动荡的时代,自始至终扮演着重要角色。
这个楚国,它建国的根据地是现在的湖北省西部,然后再往东方和北方发展。在春秋初期,它已经扩展到河南省的南部了。因为楚国的势力发展得太快,终于引起中原国家的恐慌,因而产生了齐桓公的攘夷运动。齐桓公称霸的两大口号是“尊王”“攘夷”。“尊王”是指尊重周天子的地位,而“攘夷”所针对的主要就是“南蛮”楚国。就是因为中原国家害怕楚国的蛮夷文化威胁到中原文化的生存,齐桓公才适时地喊出“攘夷”的口号。齐桓公虽然不曾真正打败过楚国,到底还是稍微阻扼了楚国继续往北方的发展。
然而,齐桓公去世以后,楚国北进之路又没有了阻碍,眼看着楚国就要一步步地进逼中原了。这时,又出现了晋文公。晋文公结结实实地在城濮这地方打败楚国的军队,再度阻扼了楚国的北进之路。从此以后,整个春秋时期,就是代表中原文化的晋国和“南蛮”的楚国对抗的局面了。
到了战国时期,大大小小的诸侯国相互吞并,只剩下最强大的七国,形成所谓的七雄并立的局面。在整个战国时期,楚国的国势始终保持在前几名。可以说,战国时期越到后来,越成为秦、齐、楚三国鼎立的形势。可惜楚国因为最后几任君主的昏庸无能,最终被秦国灭亡了。对于楚国没落的过程,我们在本书下半部叙述屈原的生平时,会有更详细的说明。
就文化而言,我们已经说过,楚国原是个“蛮夷”国家,文化远落在中原地区之后。但楚国往北方发展,接近中原文化的机会日渐增加,终于慢慢地接受中原文化的影响,逐渐地“文明”起来。我们可以说,差不多在春秋末期、战国初期的时候,楚国人已经把中原文化和他们本来就有的“南蛮文化”融合起来,创造出了一种特殊的文化。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也是思想界最有生气的时候,楚国的思想家就跟中原地区的大为不同。譬如,在鲁国一带,中原正统文化的继承者是孔子、孟子一派的儒家,而在南方,深受楚国特殊文化气息影响的却是老子、庄子一派的道家。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21:5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