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以《左传》的记事为基础,偶尔也参考其他文献如《国语》《史记》、诸子著作中的相关内容,以春秋时代争霸为主线,讲解整部《左传》记载的二百四十多年间各诸侯国的重大史事。 《左传》里记载的史事头绪纷繁、内容离散,一般读者不便把握前后的因果联系,因此,本书在完全忠实于《左传》原书原文的情况下,将相关史事的零碎记载抽绎出来,按照时间先后重组综合,用浅显的文字加以阐释和重述,不仅使史事的完整得到凸显,而且还试图揭示史事彼此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 希望本书能为愿读《左传》原典的读者提供一些帮助,同时也想为一览整个春秋时代历史风貌的读者提供一点参考。 作者简介 何晋,1988年进入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史专业学习,1997年获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现为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副系主任,研究领域为先秦史、历史文献学。在北大开设“中国历史文选”“图说中国古代文明”和“文物艺术品收藏与鉴赏”等课程。 目录 一 《左传》简介 (一) 《左传》书名的含义 《春秋》书名的含义 《春秋》的记事起止 《春秋》的内容 《春秋》三传的特点 《左传》与《春秋》的关系 《左传》的记事起止 《左传》的作者 《左传》编年记事的特点 (二) 干支与干支纪日 夏、商、周三代历法的区别 鲁隐公元年即位的记载 春秋女子的姓名问题 鲁隐公为什么没有做国君的资格 春秋时代确立国君继承人的原则 春秋时代的“盟” 《左传》开篇的内容 二 郑庄小霸 三 齐桓首霸 四 宋襄图霸 五 晋文兴霸 六 秦穆西霸 七 楚庄称霸 八 吴越争霸 九 春秋历史年表 十 再版后记 出版后记 序言 本书以春秋时代争霸为 主线,讲解整部《左传》记 载的二百四十多年间各诸侯 国的重大史事。这些史事在 《左传》原书中是按照编年 一年接一年排列下来记载的 ,头绪纷繁,内容离散,对 于一般读者来说具有一定的 难度。本书则在完全忠实于 《左传》原文的情况下,将 相关史事的分散记录抽绎出 来重组综合,用浅显的文字 加以阐释和重述,不仅使史 事的完整得到凸显,而且还 试图揭示历史事件彼此之间 复杂而微妙的关系。 本书不同于纯粹讲述春 秋历史的著作,也不同于《 左传》的白话直译。全书以 《左传》的记事为基础,同 时也参考其他文献,如《国 语》《史记》以及诸子著作 中的相关内容,将《左传》 记载的春秋史事,以霸主为 依托,基本按照时间先后, 归纳综合为二十讲,既自有 起讫,又彼此联系。希望本 书能为愿读《左传》原典的 读者提供一些帮助,同时也 为想一览整个春秋时代历史 风貌的读者提供一点参考。 那为什么各国记载历史 的书,名字要叫作“春秋”呢 ?因为各国这些记载历史的 书,基本都采用了按照年代 、时间先后顺序编写的方法 来书写历史,也就是后世所 说的“编年体”。年代有先后 ,一年之中也有春、夏、秋 、冬四季的先后,于是错举 春、秋二季之名,用来通指 一年。历史也是一个春夏秋 冬之后,紧接着又一个春夏 秋冬,于是“春秋”成了史书 的代称。也有学者认为,在 上古时期(西周之前),一 年只有春、秋两个季节,所 以用“春秋”来指一年。 记载鲁国历史的这部《 春秋》,很早人们便认为它 经过孔子的删定和整理。这 个说法开始于战国时候的孟 子,其后许多学者也这么认 为;现代有学者认为《春秋 》这部书其实本即鲁史,和 孔子没有什么关系,至多孔 子曾把它作为教材来教过学 生。 《春秋》不仅记载鲁国 的历史,也记载周王和其他 诸侯国的历史,所以钱穆先 生说它是“一部诸夏的国际 史,亦可称为乃是那时的一 部天下史或称世界史”,“是 把天下一家的大一统观点来 写的一部世界通史”。(钱 穆:《中国史学名著》)。 但是,《春秋》记载历 史十分简略,缺漏的地方也 很多。从鲁隐公元年到鲁哀 公十四年,一共二百四十二 年的历史,记载的文字总共 也只有一万六七千字,记载 一件事最短只用一字,最长 也仅四十余字。《春秋》的 措辞比较隐晦,这种隐晦地 通过选择不同的字词来表达 褒贬含义的书写方法,被后 世称之为“春秋笔法”,例如 ,同是记载征战,有伐、侵 、战、围、救、取、执、溃 、败等不同的措辞,有时很 不容易读明白,于是就出现 了专门解释、阐发《春秋》 的书,也就是所谓的“传”— —《春秋》也就被称为“经” 了。如前所述,这样的“传” 流传到今天的有三部,即《 左传》《公羊传》和《谷梁 传》,它们合称“《春秋》 三传”。 三传之中,《公羊传》 可能在战国末期已成书;《 谷梁传》中有大量转录或增 添《公羊传》的内容,成书 较晚一些,这二传大概都是 到了汉代才写定。《公羊传 》和《谷梁传》常常用一问 一答的形式来解释《春秋》 ,喜欢从中阐发政治、道德 上的微言大义,这是它们的 显著特点。此二传在汉代由 当时通行的隶书写定,被称 为“今文经”,受到尊祟,被 朝廷立于学官,设有博士, 成为当时的官方“《春秋》 学”,尤其是其中的《公羊 传》,特别受到重视。 《左传》的成书比《公 羊传》和《谷梁传》都要早 ,大概在战国的中前期。有 资料表明,《左传》在战国 就已开始流行,许多战国时 代的上层人物都喜爱《左传 》并引用其中的文句。但是 在汉代,《左传》并不流行 ,只在民间个别流传,和《 公羊传》《谷梁传》是官学 不一样,它是民间的私学。 导语 本书以《左传》为文本基础,在讲述春秋历史故事的同时,串讲涉及到的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常识,如政治制度、礼乐制度、节令、春秋时期女子的姓名问题、服饰、饮食等,将文化常识置于具体生动的历史语境下讲解流变。这些文化常识正是理解《左传》和春秋历史的基础。 书写出了春秋时代的别样精神和风貌。作者笔下的春秋史,不是封建秩序的黄昏,而是贵族社会落幕前的绝响。诚如作者所言,“这是一个令人神往的时代,人们质朴率性却又能老谋深算,打起仗来轰轰烈烈却又能彬彬有礼,说起话来委婉文雅却又能直抒胸臆,做起事来循礼遵德有时却又荒诞不经”。 书评(媒体评论) 《春秋》是“一部诸夏的 国际史,亦可称为乃是那时 的一部天下史或称世界史” ,“是把天下一家的大一统 观点来写的一部世界通史” 。 ——钱穆:《中国史学名 著》 《左传》文章优美,其 记事文对于极复杂之事项— —如五大战役等,纲领提挈 得极严谨而分明,情节叙述 得极委曲而简洁,可谓极技 术之能事。其记言文渊懿美 茂,而生气勃勃,后此亦殆 未有其比。又其文虽时代甚 古,然无佶屈聱牙之病,颇 易诵习。故专以学文为目的 ,《左传》亦应在精读之列 也。 ——梁启超:《要籍解题 及其读法》 至《左传》之纪事,则 愈读愈觉其可信,其史料价 值实尚在《国语》之上,甚 至在《春秋经》之上,可与 匹者《论语》一书而已。 ——童书业:《春秋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