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阿地里·居玛吐尔地研究员作为首席专家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基础类)重大招标项目“柯尔克孜族百科全书《玛纳斯》综合研究”(批准号:13&ZD144)的最终成果形式,约40万字。《玛纳斯》史诗与藏族的《格萨尔》蒙古族的《江格尔》并称为我国三大英雄史诗。2006年被列入我国第一批重量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经我国申报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此外,《玛纳斯》史诗还是“一带一路”跨界流传的有名史诗,在我国及中亚地区有关国家的文化交流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纽带桥梁作用。
正文部分由六章构成,第一章为国内国际《玛纳斯》学术史的全面梳理,分六节以宏观的国际视野对19世纪中期乔坎·瓦里汗诺夫和拉德洛夫所开创以来的世界范围内《玛纳斯》学的肇始,各个发展阶段,理论探索和主要成果进行了详细介绍评析,并且在最后总结了世界《玛纳斯》学的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第二章从界定《玛纳斯》史诗歌手群体的特点和集体性特种入手,尤其是对19世纪以来杰出的玛纳斯奇的史诗演唱特色,文本的特点着力进行了分析。按照年代顺序逐个全面而细致地介绍了19世纪以来出现的11位大师级玛纳斯奇演唱的史诗文本内容、文本特点、文本结构以及他们各自不同的史诗学唱经历和传奇人生。第三章在民俗学、口头诗学、语言学、文化学的视野中运用“口头程式理论”、表演理论、民族志诗学多学科理论的视角上对作为柯尔克孜族口头传统文化代表作《玛纳斯》史诗的创造者、传承者、演唱者、发展者、保存者主体的玛纳斯奇的以口头形式学习掌握《玛纳斯》史诗的经历,他们的传奇般的成长过程和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