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互联网的历史分析》包括“本刊特稿”“专题论文:中国互联网历史”和“研究论文”三个部分,共11篇文章。“特稿”部分1篇,为胡泳教授撰写的《土味视频和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份认同》。专题论文聚集媒介史的近期新成员——中国互联网历史,包括引言、中国早期互联网接入的政治和经济考察、《人民日报》关于互联网的话语研究;在微观层面,涉及网络意见、博客文化、网络文学、网红文化等几个议题。本专题探讨了近30年来中国互联网发展的技术路径和网络文化,研究较为前沿。研究论文包括3篇,分别探讨社交机器人、公共事件微博舆情演化、网络欺凌等话题。 目录 专题探讨:互联网的历史分析 漫长的拨号与呼叫——中国互联网早期接入的技术、经济、社会和政治因素考察 人员构成的转换与意见的可见性:中国网络意见中介者的历史演变 技术想象的重塑:博客在中国的早期实践及其媒介文化变迁 中国网络文学商业模式的变迁——以“五五断更节”为中心的考察 研究论文 编织记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互联网视频中的灾难叙事 早期参与者的力量:对公共事件微博舆情演化周期的分析 用户对社交机器人的认知及交互动机研究——以豆瓣拉踩小组机器人为例 “后真相”的旅行:一种比较分析的视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