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辑推荐 本书分为八篇 38 章,主要针对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性骨折及全身骨骼疾病,详细讲解了骨骼生长发育、病变和修复的基本机制与基本理论,以及骨质疏松和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处理要点。书中内容均由本领域一线科研人员和经验丰富的临床医生完成。 内容推荐 本书引进自Springer出版社,由国际骨科专家Hideaki E.Takahashi、David B.Burr、Noriaki Yamamoto联袂编写。著者针对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性骨折及全身骨骼疾病,从骨骼生长发育和病变修复的基本机制、基本理论开始,展示了不同情况下骨骼及其代谢的组织形态学测量、影像学评估、生化检测和临床评价等多种方法的选择和应用,详细分析了骨骼微损伤和骨折的发生原因及发展过程,强调在骨折治疗时,一定要注重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同时不能忽略对跌倒的干预,尤其是针对肌少症的治疗。此外,书中还介绍了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和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围术期干预、手术治疗及其术后管理的内容。全书共八篇38章,内容全面、系统,可供骨质疏松相关性骨病的临床医生及研究人员阅读参考。 目录 第一篇骨骼生理学及修复的基本机制 第1章骨重建过程中的细胞和分子生物学 第2章骨组织及其重塑的力学调控 第3章衰老对骨骼脆性的影响 第二篇骨重建和骨塑建形态计量学评估方法 第4章骨重建和骨塑建过程中矿物沉积的组织形态计量学评估 第5章骨微塑建与骨塑建在骨小梁、密质骨和骨膜中的骨形成作用 第6章骨重建过程中骨吸收向骨形成逆转的机制 第7章骨丢失中逆转-吸收期的意义 第8章骨重建与骨塑建:骨质疏松症的治疗目标 第9章预测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的三维微结构测量 第三篇放射、生化及临床评估方法 第10章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诊断工具:椎体骨折评估和骨密度测量 第11章使用QCT、HR-pQCT和MRI评估骨质疏松症 第12章骨转换标志物 第四篇骨微损伤和骨折 第13章微损伤在骨力学和骨质疏松性骨折中的作用 第14章局部骨质疏松及其在头下型髋部骨折中的作用 第15章骨折愈合与骨不连 第16章非典型股骨骨折中的骨重建障碍:发病机制综述和病例报道(骨折部位的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 第五篇代谢性和全身性骨骼疾病 第17章维生素D缺乏导致骨矿化障碍的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 第18章糖尿病与骨骼 第19章慢性肾脏疾病患者的骨骼病变:重视四环素标记的骨组织形态测定 第20章多种代谢性疾病的骨组织形态测定 第六篇抗骨质疏松药的作用 第21章抗骨质疏松药的作用:形态学评估和不良反应 第22章特立帕肽 第23章特立帕肽每周一次治疗对去卵巢食蟹猴腰椎骨小梁微损伤累积和密质骨结构的影响 第24章地舒单抗治疗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折结局、骨密度和形态学评估 第25章罗莫单抗治疗骨质疏松症:与机械应力相关的骨塑建的药理刺激 第26章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药 第27章艾地骨化醇生物学效应的形态计量学评估 第28章单一或联合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A-TOP研究小组 第29章骨质疏松症的治疗现状及展望 第七篇骨质疏松症治疗的其他方面 第30章全身振动训练用于预防肌少症和骨质疏松症 第31章骨质疏松症治疗的成本效益 第八篇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手术治疗 第32章髋部骨折术前和围术期处理 第33章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治疗 第34章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治疗 第35章骨质疏松症患者髋部骨折的手术治疗 第36章骨质疏松性脊柱的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塌陷的手术管理 第37章股骨近端骨折的术后康复和死亡率 第38章基于英国老年医疗护理体系概述髋部骨折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