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泥炭工程学 |
分类 | |
作者 | 孟宪民,刘兴土 |
出版社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内容推荐 本书以泥炭资源与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为理念,以地质学、资源学和工程学为基础,针对泥炭开发和保护过程中涉及到的泥炭矿床成因、勘察评价、开采运输、产品加工、标准检验、迹地修复、保护管理等工程技术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和分析论证,以达到用很少的社会、经济、环境成本,为人类提供高效、安全、绿色、健康的泥炭产品和服务目标。本书靠前本系统论述泥炭开发和保护管理工程的技术专著,可为我国泥炭资源开发和保护管理提供理论和工程技术指导。 本选题可供广大泥炭科研、教育、勘察、规划、设计、生产、应用、保护和管理领域的专业人员。也可作为大选院校土壤,农化,生物化工等相关专业师生用书。 目录 章 绪论001 节泥炭工程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001 一、泥炭的概念/001 二、泥炭地和泥炭矿的概念/003 三、泥炭工程学的概念/004 四、泥炭工程学的研究内容与任务/005 五、泥炭工程学面临的挑战和机遇/008 六、泥炭工程学的基本科学问题/009 七、泥炭工程学的发展战略和战略目标/011 第二节泥炭工程学的研究方法/012 一、资源学研究方法/012 二、系统工程学研究方法/012 三、工业技术方法/013 第三节泥炭工程学的发展与研究现状/014 一、泥炭工程学的产生与发展/014 二、我国泥炭工程学的兴起/016 三、泥炭工程学未来展望/017 第四节泥炭产业发展理念/019 一、创新是泥炭产业发展的动力/019 二、协调是泥炭产业发展的方法/021 三、绿色是泥炭产业发展的方向/021 四、开放是泥炭产业发展的战略/022 五、共享是泥炭产业发展的归宿/024 参考文献/024 第二章 泥炭矿床地质025 节泥炭成矿条件/025 一、气候因素/026 二、地质地貌条件/028 三、水文情势/030 四、生物群落/031 五、时间因素/034 第二节泥炭成矿过程/036 一、泥炭成矿途径/037 二、泥炭成矿作用/039 三、泥炭成矿热力学/040 四、泥炭成矿过程/044 第三节泥炭类型和主要性质/047 一、泥炭分类依据与类型/047 二、泥炭主要性质/048 第四节泥炭矿床成因类型/055 第五节泥炭矿体地质特征/057 一、泥炭矿体变化性质/057 二、泥炭矿体变化程度/058 三、控制矿体地质变化的因素/059 第六节泥炭矿床地质特征/059 一、泥炭储量/059 二、泥炭品位/060 三、泥炭开采条件/060 四、泥炭加工条件/060 参考文献/061 第三章 泥炭勘查与评价063 节泥炭矿产勘查/063 一、泥炭矿产勘查阶段的划分/063 二、泥炭勘探/065 第二节储量分级和计算/067 一、储量分类/067 二、储量计算/069 第三节泥炭矿产评价的意义和概念/070 一、泥炭矿产评价的意义/070 二、泥炭矿产评价的概念和方法/072 第四节泥炭矿床工业类型/073 一、泥炭矿床工业类型的概念/073 二、制定泥炭矿床工业类型的意义/073 三、泥炭矿床工业类型的划分/074 第五节泥炭开采损失率与贫化率的确定/078 一、损失率和贫化率/079 二、降低损失率和贫化率的方法/079 三、精矿品位的确定/080 第六节生产能力与剥采比的确定/080 一、泥炭矿山生产能力的确定/080 二、经济合理剥采比的确定/082 第七节泥炭矿床经济评价/082 一、泥炭矿床经济评价概述/082 二、泥炭矿床的财务评价/082 三、泥炭矿床的国民经济评价/083 参考文献/084 第四章 泥炭开发利用方案与可研报告编制085 节泥炭矿产开发管理流程/085 一、申办泥炭勘探证/085 二、申办泥炭开采证/087 三、申办泥炭建设项目开工许可证/088 四、泥炭项目建设工程竣工验收/090 第二节泥炭开发利用方案编制/090 一、方案概述/091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091 三、矿产资源概况/091 四、主要建设方案/092 五、泥炭开采/093 六、环境保护与安全/094 七、综合技术经济效益分析/095 八、开发利用方案简要结论/095 九、附图/095 第三节泥炭建设项目可研报告编制/095 一、总论/096 二、技术经济/096 三、地质资源/096 四、泥炭开采/097 五、泥炭加工/099 六、总图运输/099 七、供电/100 八、通风除尘/101 九、土建工程方案/101 十、节能措施/102 十一、环境影响评价/102 十二、劳动安全与卫生/103 十三、消防/103 十四、投资估算/103 十五、财务分析/103 参考文献/104 第五章 泥炭资源开发与环境影响105 节泥炭资源的属性和特征/105 一、泥炭资源的稀缺性/106 二、泥炭资源的多用性/106 三、泥炭资源的整体性/107 四、泥炭资源的社会性/107 五、泥炭资源的经济性/108 六、泥炭资源的市场性/108 第二节泥炭资源、经济和环境之间的关系/108 一、泥炭资源、经济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108 二、泥炭资源开发的二重性/110 三、泥炭资源与经济发展、环境作用规律/112 第三节泥炭地排水的环境影响/113 一、泥炭地排水驱动力/114 二、泥炭地排水对流域水文的影响/115 三、泥炭地排水对泥炭降解和沉降的影响/116 四、泥炭地排水对水化学的影响/117 五、泥炭地排水对侵蚀的影响/119 第四节泥炭地现状评价/120 一、泥炭地现状评价的目的和意义/120 二、泥炭地现状评价的原则/121 三、泥炭地现状评价指标体系/121 四、泥炭地现状评价计算方法/122 五、泥炭地现状评价与利用方向判别/125 第五节泥炭开发项目环境影响评价/126 一、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127 二、环境影响评价管理/127 三、泥炭开发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程序/129 四、泥炭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方法/130 第六节泥炭开发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特殊性/132 第七节泥炭开发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内容/133 一、泥炭开发对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的影响/134 二、泥炭开发对生活条件、健康和舒服度的影响/135 三、泥炭开发对社会的影响/136 四、泥炭开发对自然资源利用的影响/137 五、泥炭开发的其他影响/137 六、泥炭开采区的再利用/138 第八节泥炭加工对环境的影响/138 一、泥炭加工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依据/138 二、泥炭加工工艺过程主要污染源排放评价/138 第九节泥炭开发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编写/139 一、总论/139 二、项目所在地自然、社会、环境概况/139 三、拟建项目概况/139 四、工程分析/139 五、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140 六、施工期、生产期环境影响评价/140 七、环境风险评价/140 八、环境保护措施及其技术、经济论证/140 九、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140 十、环境管理与监测制度/140 十一、结论与建议/140 第十节泥炭加工综合效益评价/140 一、构建泥炭产品资源-环境-经济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141 二、计算泥炭农用资材的能值/142 三、计算泥炭产品使用过程中的能值收支/142 四、筛选指标,确定能值评价模型/143 五、泥炭产品综合效益能值评估/143 参考文献/145 第六章 泥炭开采与迹地修复工程148 节泥炭开采准备/149 一、泥炭开采区总图规划/149 二、泥炭地表清理/151 三、泥炭地排水/152 第二节泥炭开采技术/154 一、手工和半机械化开采/154 二、水力开采/155 三、露天棒状泥炭开采/157 四、棒状泥炭开采设备/160 五、粉状泥炭开采/162 六、切块开采/165 第三节我国泥炭开采现状与改进/166 一、国内现行泥炭开采方式/166 二、国内泥炭开采方式改进方向/168 第四节泥炭开采迹地湿地重建/169 一、泥炭开采后的矿区环境变化/169 二、泥炭开采迹地湿地重建设计/170 第五节退化湿地重建/172 一、排除干扰因子/172 二、恢复和控制水文情势/172 三、控制水体富营养化/173 四、盐渍化的处理/174 五、湿地植被的恢复/175 参考文献/178 第七章 泥炭基质制备工程179 节基质的概念和类型/180 一、基质的概念/180 二、描述基质功能的技术指标/180 三、理想基质的特征/183 四、基质的类型划分/185 第二节发展基质产业的意义/186 一、专业化基质是优良种苗和无土栽培效果的保证/187 二、标准化基质是种苗生产和无土栽培整齐性和安全性的保证/187 三、规模化基质生产是降低育苗和无土栽培成本的保证/187 四、社会化专业基质服务是健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保证/188 第三节专业基质的目标市场/188 一、种苗生产/188 二、无土栽培/189 三、海绵城市建设/191 四、家庭休闲种植/194 第四节基质产业发展过程/196 一、国外基质产业发展状况/196 二、基质产业发展阶段划分/197 三、我国基质产业重点发展领域/198 第五节泥炭在基质组分中的价值/201 一、不同类型泥炭的特征差异/201 二、泥炭在基质原料中的优势/203 三、分解度对泥炭性质的影响/204 四、泥炭对其他基质原料性质的优势/206 五、泥炭的优异持水能力/208 六、泥炭资源储量和可更新性/210 第六节基质生产的其他原料/212 一、农林废弃物工业堆肥/212 二、木纤维/212 三、树皮堆肥/214 四、椰壳和椰糠/214 五、蛭石/215 六、珍珠岩/216 七、菌棒/216 八、甘蔗渣/217 九、芦苇沫/217 十、炉渣/217 第七节现代基质调制原理/218 一、植物根系对基质水的吸力/218 二、基质的水气关系/220 三、理想基质的孔隙空间/222 四、基质颗粒对基质水气平衡的影响/224 五、基质和基质原料的润湿性/225 六、基质结构稳定性/226 第八节基质调制工艺/226 一、基质水气平衡的调制/226 二、基质表面润湿性质调节/228 三、基质营养的调制/231 第九节专业基质设备/232 一、工艺流程与设备需求/232 二、成套设备/232 第十节基质产业未来发展/235 一、我国基质产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235 二、智慧基质的概念和意义/236 三、智慧基质系统的构成和建设/238 四、智慧基质产品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240 五、智慧基质生产关键技术研制与开发/241 六、智慧基质生产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241 七、产研一体化的技术实现/241 参考文献/241 第八章 退化土壤修复工程243 节泥炭类土壤调理剂的概念和定位/243 第二节泥炭类土壤调理剂的功能和效果/245 一、泥炭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246 二、泥炭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247 三、泥炭对土壤生物性质的影响/250 第三节泥炭类土壤调理剂的目标市场/251 一、温室大棚的保护地土壤/251 二、污染土壤/251 三、盐碱风沙土壤/252 四、矿山修复/252 第四节泥炭类土壤调理剂的创制与开发/253 一、泥炭类土壤调理剂的概念创新/253 二、泥炭类土壤调理剂的技术创新/253 三、泥炭类土壤调理剂的产品创新/254 四、泥炭类土壤调理剂的市场创新/255 五、泥炭类土壤调理剂的管理创新/258 六、泥炭类土壤调理剂的产业创新/258 第五节泥炭类土壤调理剂的试验验证/258 一、试验设计/258 二、试验实施/259 三、结果评价/260 第六节泥炭类土壤调理剂的应用/261 一、泥炭类土壤调理剂在园林土壤修复中的应用/261 二、泥炭类土壤调理剂在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中的应用/263 三、泥炭类土壤调理剂在矿山复垦中的应用/265 四、泥炭类土壤调理剂在温室大棚土壤改良中的应用/266 参考文献/268 第九章 泥炭腐植酸与功能肥料制备270 节泥炭腐植酸的形成、结构和特征/270 一、泥炭腐植酸的形成环境/270 二、泥炭腐植酸形成原料的转化/271 三、泥炭腐植酸形成途径/274 四、泥炭腐植酸的结构与组成/275 第二节泥炭腐植酸的提取和活化/280 一、苛性碱提取/280 二、硝酸活化与硝基腐植酸提取/282 三、干法制取/284 第三节腐植酸市场/284 一、国际农用腐植酸市场类型/284 二、腐植酸产品与市场类型的关系/285 三、国外腐植酸产品类型/286 四、国外腐植酸产品价格/286 五、腐植酸产品市场需求/287 第四节泥炭功能肥料/288 一、泥炭功能肥料的概念/288 二、泥炭功能肥料的作用/289 三、泥炭功能肥料的类型/292 第五节泥炭功能肥料的制备/297 一、泥炭有机肥料的制备/297 二、泥炭有机无机复混肥的制备/298 三、泥炭滴灌肥的制备/301 四、泥炭生物肥料的制备/302 参考文献/304 第十章 泥炭能源工程306 节泥炭能源开发背景/306 第二节泥炭能源的环境冲突/309 第三节泥炭热值与影响因素/311 第四节泥炭燃料的类型/314 一、粉末泥炭/314 二、棒状泥炭/314 三、泥炭砖/314 四、泥炭颗粒燃料/315 五、泥炭气化产品/316 六、泥炭液化产品/316 第五节泥炭燃料再加工/317 一、热液处理泥炭燃料/317 二、泥炭炭化/318 三、泥炭砖化/318 四、泥炭颗粒化/319 五、泥炭气化/320 六、泥炭液化/320 第六节泥炭能源利用/320 参考文献/322 第十一章 泥炭健康工程323 节泥炭性质与健康工程的关系/324 一、泥炭物理性质/324 二、泥炭有机化学/326 三、泥炭健康工程与泥炭特征组分/327 第二节医用泥炭质量需求与加工处理/328 一、泥炭质量/328 二、泥炭开采和处理/329 第三节泥炭医学效应/331 一、泥炭的物理效应/332 二、泥炭脂类化合物的生物学效应/333 三、腐植酸效应/333 第四节泥炭健康适用领域/335 一、风湿和运动器官问题/335 二、青春痘/335 三、血肿/335 四、湿疹和皮疹/335 五、银屑病/335 六、溃疡/335 七、皮肤癣菌/336 八、肌肉紧张和肿胀/336 九、外围器官循环/336 十、减肥/336 十一、缓解压力/336 第五节泥炭在美容中的应用/336 第六节泥炭健康服务/337 一、泥炭浴/337 二、全身护理/339 三、局部药糊/340 四、足部治疗/340 五、手部处理/340 六、面部护理/340 七、头发护理/341 八、棉塞/341 九、冷敷/341 十、泥炭桑拿/341 第七节医用泥炭的开采加工/342 一、健康护理用泥炭开采/342 二、健康泥炭产品加工/342 三、泥炭沼泽地水的利用/343 四、动物医药和营养中的应用/343 五、加强科学研究,促进泥炭健康产业发展/343 参考文献/344 第十二章 泥炭标准化与检验工程345 节泥炭标准化的概念与原理/345 一、标准和标准化的概念/345 二、标准化的作用/346 三、标准化的原理/347 第二节泥炭标准化的意义/348 一、泥炭标准化有助于参与国际竞争/349 二、泥炭标准化有利于泥炭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350 三、泥炭标准化有利于规范行业秩序,促进公平竞争/351 第三节泥炭标准化工程/352 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353 二、全国泥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354 三、泥炭标准制定流程与管理/356 四、泥炭标准化宣传贯彻/357 第四节泥炭标准化管理/358 一、标准类别划分/358 二、标准属性类别/361 三、标准制定程序/363 第五节泥炭标准编写要求/365 一、基本要求/365 二、标准编写的统一性要求/366 三、标准间的协调性/367 四、标准编写的适用性/367 五、标准编写的计划性/368 第六节采用国际标准/368 一、采用国际标准的意义/368 二、采用国际标准的程度和方法/368 三、现有涉及泥炭的国际和区域标准/370 第七节我国泥炭标准化重点领域/372 一、制定我国泥炭标准体系表,指导我国泥炭标准化工作/372 二、加快采用国际泥炭标准步伐,快速提高我国泥炭标准化水平/373 三、重点泥炭标准化领域/374 第八节泥炭检测实验室建设/375 一、泥炭检测实验室建设的意义/375 二、国家对检测机构的管理/376 三、检验质量管理和培训/377 四、泥炭实验室检测项目与仪器/377 第九节泥炭、基质与土壤调理剂体积量的测定/378 一、泥炭、基质与土壤调理剂体积量测定的意义/378 二、测定工具/379 三、取样/380 四、操作步骤/380 五、结果计算和表达/381 第十节泥炭、基质和土壤调理剂基本物理性质的测定/382 一、测定原理/382 二、测定装置/383 三、测定步骤/386 四、结果计算/387 五、重复性与精度/389 第十一节泥炭、基质和土壤调理剂 颗粒分布的测定/390 一、测试装置/390 二、筛分机校正/391 三、样品测试/392 四、操作程序/392 五、计算和结果表示/393 六、精密度和重复性/393 第十二节泥炭基质和土壤调理剂植物响应测定/396 一、测定原理/397 二、材料与装置/397 三、操作步骤/397 四、结果计算/398 第十三节泥炭与泥炭基质水分、灰分和有机质含量测定/399 一、仪器设备/400 二、水分含量测定/400 三、灰分含量测定/400 四、有机质含量计算/401 参考文献/401 第十三章 泥炭地保护和责任管理402 节泥炭沼泽的保护价值/402 一、聚碳作用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403 二、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405 三、小气候调节功能/406 四、水文与地球化学调节功能/406 第二节泥炭地保护面临的问题/407 第三节泥炭地合理利用/409 第四节泥炭沼泽保护工程/411 一、明确术语概念,针对性保护泥炭资源/411 二、分类管理,合理利用/411 三、加强湿地保护立法执法,加强对有限泥炭沼泽保护/412 四、建立泥炭沼泽自然保护区和泥炭沼泽公园/412 五、泥炭沼泽水文调控管理/413 六、积极推行泥炭地责任管理,提高泥炭地保护管理能力/415 七、在保护好泥炭地的基础上予以合理利用/415 八、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确保保护管理实施/415 九、加强公众意识宣传教育,提高全民保护泥炭沼泽积极性/415 第五节泥炭沼泽责任管理的概念和进展/416 一、泥炭沼泽责任管理的概念/416 二、国外泥炭沼泽责任管理进展/417 第六节泥炭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418 一、术语和概念混淆造成管理界限不清,政策不明/418 二、过分强调泥炭地生态价值,忽视泥炭产品对环境修复的作用/419 三、过分强调泥炭地是碳库,忽视退化泥炭地就是温室气体源头/419 四、过分强调泥炭地生物多样性高,忽视多数泥炭地生物多样性单纯/419 五、错误推论泥炭资源稀缺,发展泥炭产业是无本之木/420 六、泥炭地管理机制问题多/420 第七节泥炭沼泽责任管理框架/421 一、泥炭沼泽责任管理使命/421 二、泥炭沼泽责任管理愿景/422 三、泥炭沼泽责任管理价值观/422 四、泥炭沼泽责任管理目标/422 五、泥炭沼泽责任管理行动/422 六、泥炭沼泽责任管理核查与改进/424 第八节不同层次泥炭沼泽责任管理战略/425 一、宏观层次的泥炭沼泽责任管理战略/425 二、中观层次的泥炭沼泽责任管理战略/428 三、微观层次的泥炭沼泽责任管理战略/432 参考文献/435 第十四章 泥炭产业国际化436 节泥炭产业国际化的可行性和意义/437 一、泥炭产业国际化的可行性/437 二、泥炭产业国际化的意义/438 第二节泥炭产业国际化环境/441 一、宏观政策环境分析/441 二、行业环境分析/442 三、竞争环境分析/443 第三节泥炭产业国际化发展能力分析/444 一、企业投资能力评估/444 二、人力资源评估/444 三、原料资源分析/444 四、创新能力和技术资源分析/445 五、经营成本分析/446 第四节泥炭产业国际化发展战略选择/447 一、泥炭产业国际化导入战略/448 二、泥炭产业国际化产品战略/448 三、泥炭产业国际化技术创新战略/449 四、泥炭产业国际化人才战略/449 五、泥炭产业国际化标准战略/450 参考文献/451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