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华杉讲透资治通鉴 4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华杉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古代皇帝们的枕边书,今天领导者的工具书!
◆《资治通鉴》突然变得很好懂!
◆西汉灭亡启示录,争议改革家王莽登场!
◆通篇大白话,拿起来你就放不下;古人真智慧,说不定你一看就会。
◆《资治通鉴》从战国写到五代十国,生动展现了16个朝代1362年的历史中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和故事,可以说是中国政治和文化遗产的“大数据”和“超级案例集”。
◆翻开本书,像读小说一样津津有味读懂《资治通鉴》!
◆讲透《资治通鉴》中对21世纪普通人真正有用的智慧——让人看一遍就会,看完就能用得上。
◆畅销书作家华杉全新力作!
内容推荐
《资治通鉴》一共写了16个朝代1362年的历史,是中国文化的“超级案例集”。本书用“通篇大白话”让你轻松读懂《资治通鉴》的故事,并用深刻的“华杉讲透”点评,让你领悟历史背后的古人智慧。赵充国平定边疆:制定战略要服务于最终目的【历史事件】公元前61年,羌人先零部落胁迫罕、幵两部落联合叛变。酒泉太守辛武贤认为,罕、幵都是先零的帮手,应该马上攻击他们,取得军事胜利。而赵充国计划先招降罕、幵,逐步瓦解叛军联盟,再一举击败先零部落,达到边疆安定的目的。最后赵充国的计策被采纳了。【华杉讲透】人们总是急于行动,急于解决问题,却不知道自己根本没找对问题。制定战略要始终服务于最终目的,而军事胜利不是最终目的,安定边疆才是。任何一个战略,都有其战略重心。赵充国正是抓住了战略重心——只要解决了先零部落,其他的便会自然瓦解。如果军事行动不聚焦于这个战略重心,而是投入到其他地方,则既有损失,又无利益。冯奉世平叛:不要根据“实际困难”进行决策【历史事件】公元前42年,陇西地区出现叛军。将军冯奉世要求发兵四万,以敌军两倍的兵力迅速解决战争。但丞相韦玄成等人争辩“发兵一万即可”,因为秋收农忙正需人手。于是汉元帝决定发兵一万两千,结果前线惨败。幡然醒悟的汉元帝发兵双倍增援,叛乱才迅速平息。【华杉讲透】冯奉世要求调兵四万,为的是一战而定:投入大,风险小,成本低。而韦玄成等人的反对理由则毫无逻辑可言——秋收农忙和应该发兵多少有什么关系呢?汉元帝刚开始的决策,是典型的根据“实际困难”而不是“如何解决问题”进行决策。这是一种掩耳盗铃的人性弱点,人人都会犯这个毛病,所以尤其要警惕。梅福上书:没有自家人,也没有心腹之人【
目录
卷第二十六汉纪十八
(公元前61年—公元前59年,共3年)/001
【主要历史事件】
王褒《圣主得贤臣颂》反对宣帝求仙/003
羌人反叛,赵充国自荐征讨/007
赵充国《屯田奏》列举屯田好处/014
羌乱平定,赵充国凯旋/020
辛武贤害死赵充国之子赵卯/021
盖宽饶直谏冒犯宣帝,自刎而死/021
日逐王率众投降汉朝/023
韩延寿推行教化,深受爱戴/025
【主要学习点】
先有明君,再有贤臣/005
抓住最主要的战略重心/012
不擅长的领域,不要随便发言/013
取得胜利,并保全自己和敌人/016
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016
断章取义测试:不要给人留下话柄/022
出现问题,在自己身上找原因/027
卷第二十七汉纪十九
(公元前58年—公元前49年,共10年)/029
【主要历史事件】
酷吏严延年被斩首,其母早有预料/032
匈奴内乱,五位单于并立/034
韩延寿与萧望之相互告发,韩延寿被斩首/034
匈奴又形成三单于局面/036
黄霸治民有方,却不擅长做丞相/037
耿寿昌建议设“常平仓”/039
杨恽因一封信被腰斩/040
冯夫人游说乌就屠/047
呼韩邪单于来朝/051
麒麟阁十一功臣/051
解忧公主年老,请求回汉/052
冯夫人自荐出使乌孙/052
王政君入太子宫,王氏家族登上历史舞台/053
汉宣帝驾崩,太子刘奭即位,是为汉元帝/054
【主要学习点】
对自己的功劳要随时清零/042
一切都要不断获取,没有什么是一劳永逸/042
致中和,不要激进/043
要看到事情的后果,并知道如何应对/050
卷第二十八汉纪二十
(公元前48年—公元前42年,共7年)/057
【主要历史事件】
王政君被立为皇后/059
宦官石显权倾朝野/062
刘更生再次被下狱,萧望之被逼自尽/066
贾捐之《弃珠厓议》提出撤销海南珠厓郡/069
谷吉送郅支单于儿子回国,却被诛杀/074
刘更生上书《条灾异封事》建议放逐小人/077
贾捐之、杨兴谋求高位被治罪/080
匡衡建议改变社会风气/082
冯奉世平定陇西羌人叛乱/083
【主要学习点】
做难做到的事,补充自己的短处/061
将领的五种性格缺陷/067
说话的艺术:逻辑与修辞/076
世风民俗,就是上行下效/083
要避免只有决策理由,没有决策依据/085
……
书评(媒体评论)
2016年,华杉位列企业家作家榜第九,是榜单上少有的“超出具体的商业领域,而对传统文化经典进行解读的作者”。——华西都市报

华杉对国学经典的精彩解读,是知行合一式的心得感悟,比起一般纯学术解读更接地气,在写作手法上也更通俗易懂,年轻人容易接受理解,我认为价值非凡,具有标杆意义,至少能流传一百年。——“中国作家富豪榜”创始人吴怀尧

华杉真是个大牛。高手中的高手。这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不牛逼都难。
——豆瓣读者 Hammer_
精彩页
     中宗孝宣皇帝中
神爵元年(庚申,公元前61年)
1春,正月,汉宣帝第一次巡游甘泉,在泰祭祀天神。三月,汉宣帝前往河东郡,祭祀后土(地神)。汉宣帝很羡慕武帝求仙、求神、求长生不死药的故事,小心谨慎地遵守祭祀的礼仪,并采纳方士们的意见,增加了不少神祠。他听说益州有金马神、碧鸡神,可以通过隆重的祭祀请到,于是派遣谏大夫和蜀郡人王褒持符节前往寻找。
当初,皇上听闻王褒有俊才,召见他,命他写一篇《圣主得贤臣颂》。王褒写道:
“贤才,是国家的工具。如果任用的都是贤臣,就能用很少的举措,做出显著的功绩。贤臣就像工匠的工具一样,如果工具锐利,用很少的力就能产生很好的效果。所以,工匠的工具钝了,即使劳筋苦骨,也终日劳而无功;但如果由巧匠来冶铸宝剑‘干将’,离娄(黄帝时期视力优选的人)来绳墨,公输盘来锯木推刨,就算是盖长宽一百丈的五层高台,也能严丝合缝,条理井然。为什么呢?因为用人得当。如果庸人驾劣马,就算是把马嘴勒破,鞭子抽断,也难以前进一步。反过来,如果由王良(春秋时代的名骑手)手拿缰绳,韩哀(传说发明车辆的人)驱驰车辆,驾上啃膝(良马常把头低到膝盖)、乘旦(也指良马,早上出马,晚上到达的意思),就算是周游天下,万里之遥,也能瞬息到达。为什么呢?因为人和马相得益彰。所以穿着凉纱的人,不受盛暑之苦;裹着貂皮大衣的人,不怕寒冷刺骨。为什么呢?因为有了防备寒暑天气的器具。
“贤人、君子,正是圣王治理天下的器具,当初有周公吐捉之劳,才有监狱为之一空的盛世。(周公吐捉,指周公吐哺和捉发。周公尊贤下士,操劳国事,有人来求见或请示,如果正在吃饭,马上把嘴里的饭吐出来,即刻接见,往往一顿饭要如此中断三次;如果正在洗澡,也马上中止,头发来不及梳妆,抓着头发就出来见人。)齐桓公呢,设置庭燎之礼(在庭院中燃起火把),不分昼夜地接待贤士,所以才有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之功。由此看来,做国君的,要先勤于求贤,得了贤臣,然后才可以垂拱而治。为人臣者也一样。过去,贤人找不到明君,图谋策划得不到国君的采纳,披肝沥胆也得不到国君的信任,得到官位不能施展才能;被贬黜也不是他们的过错。所以伊尹在没有遇到商汤之前,只能做厨师;太公在遇到周文王之前,只能做屠夫;百里奚在遇到秦穆公之前,卖身为奴;宁戚在遇到齐桓公之前,只能喂牛。这些人都曾经卑贱困苦,直到他们遇到明君圣主后,谋略符合君上的意图,进谏则立即被圣上接受,无论进退都能显示其忠心,担任官职能施展其本领,接受君王赏赐的封爵、土地,光宗耀祖。所以,世间必须先有圣知之君,然后才有贤明之臣。所以,猛虎啸而山风冽,飞龙兴而云雾生,蟋蟀哀鸣则悲秋至,蜉蝣出则阴湿生。《易经》说:‘飞龙在天,利见大人。’王者居于正阳之位,贤才才能被看见,被重用。《诗经》说:‘思皇多士,生此王国。’美哉众多贤士,生在我周王之国!所以世道清平,主上圣明,则俊贤之才不请自来,堂堂皇皇,列在朝班,聚精会神,相得益彰,就算是伯牙(音乐家)弹起他的名琴‘递钟’,逢门子(神射手)拉开他的名弓‘乌号’,也表达不了那种君臣相得的很好完美。
“所以圣主必须有贤臣,才能弘扬功业;俊才必须得到明主的赏识,才能彰显才德。上下互相狐妖,彼此欢然交欣,千年一合,论说无疑,展翅飞翔,就像鸿毛遇上顺风;澎湃浩荡,就像巨鲸遨游大海,其得意如此,则何禁不止?何令不行?教化溢出我们的四方边陲,而横溢到无穷的世界。所以圣主不用亲眼目睹,不用亲耳倾听,就能耳聪目明,遍观天下,无所不闻。天下太平的责任已经尽到,悠游生活的愿望也得到满足,祥瑞自然降临,寿命自然无疆,何必委屈自己,去学彭祖、王侨、赤松子,远绝世俗,离群索居呢?”
此时的汉宣帝颇喜好神仙之术,所以王褒在文章中特别提到。
京兆尹张敞也上书进谏说:“希望明主能忘记车马之好,不要听方士们的虚言妄语,专心于帝王之术,太平盛世才能来到。”皇上于是将正听候诏令的方士全部遣散。
当初,赵广汉死后,继任的京兆尹都不称职,唯有张敞还能跟赵广汉有一比。虽然他的谋略、聪明都不如赵广汉,但能用儒家经术来弥补他的不足。
P3-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2:4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