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注重“长时段”“全域性”理论在历史研究中的运用,从政区建置、自然地理环境、人口构成等多方面因素分析湘鄂山区作为两湖地域中特殊区域的形成与特征。同时,探索分析为湘鄂山区治理而建置的以宋代寨堡、明代卫所、清代汛塘为核心的基层军事体系(“三大军事体系”)在区域内的发展演变及分布。以“三大军事体系”建置的具体分布变化,反映湘鄂山区对于由中原通往西南的交通要道的军事保障与历代王朝在两湖地区的治理重心从整个湘鄂山区到湘西武陵山区(“湘西苗疆”)的转变过程与结果。深化历史地理学中“界域”(过渡地带)理论,提出并确定湘鄂山区与两湖低山丘陵、平原地区之间的“界域”,提出此“界域”是历史时期西南民族地区与中部汉族地区的过渡地带,也是历史时期民族交往交流最为频繁、交融最为深刻的地带,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录 绪论 第一章郡县制度的全面推行:秦至清时期湘鄂山区的政区建置 第一节郡县的推广:秦至唐时期湘鄂山区政区建置 第二节宋代湘鄂山区的"特殊政区":羁縻州 第三节明至清前期湘鄂山区的"特殊政区":土司的建置与分布 第四节府州县制度的全面建立:清中期湘鄂山区"改土归流" 第二章山川纵横:湘鄂山区的自然地理形势 第一节湘鄂武陵山区 第二节雪峰山-八十里大南山区 第三节五岭-阳明山-九嶷山-诸广山区 第四节湘鄂山区腹地及其边缘地带总体地势特征与差异 第三章多元融合:湘鄂山区的人口构成 第一节湘鄂武陵山区的人口构成 第二节雪峰山-八十里大南山区的人口构成 第三节五岭-阳明山-九嶷山-诸广山区的人口构成 第四节湘鄂山区整体人口构成特征与区城差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