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是围绕哲学家科耶夫与施米特的研究文集。科耶夫,法国哲学家,1933至1939年科耶夫在巴黎高等实用学院讲授的关于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课程,讲稿在巴黎知识分子圈流传,读者甚众。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科耶夫开始投身于外交事务,成为一名政府官员。科耶夫著有《法权现象学纲要》《法国国是纲要》等文献,提出“普遍均质国家”理论,影响颇深。施米特是欧洲20世纪最重要的公法学家,或谓国际法学家,一生中对欧洲和全球的政治秩序思考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提出了大空间秩序概念,他的观点对地缘政治、政治哲学等学科产生深远影响。本书编选了科耶夫撰写的重要文章、科耶夫与施米特的通信,以及西方学者关于二人的历史论证的研究文献,对于我们重审科耶夫的理论观点,及其与施米特的历史论证颇有助益。 目录 编译者前言:绝对精神的喜剧与自我意识的悲剧(邱立波) 第一编 法国国是纲要(科耶夫) 黑格尔哲学中的死亡理念(科耶夫) 科耶夫-费舍德文献(科耶夫、费舍德) 科耶夫-施米特通信(科耶夫、施米特) 从欧洲视角看殖民主义(科耶夫) 第二编 科耶夫的拉丁帝国(霍斯) 世界的多样性:新背景、旧同盟(阿隆) 世界的多样性(赫克舍) 施米特的欧洲(麦考米克) 施米特的大空间秩序概念(莫尔顿) 欧洲与世界新秩序(霍斯) 三种全球秩序观念(缪勒) 第三编 普遍均质国家的合理性(霍斯、弗洛斯特) 评科耶夫《无神论》(佩姆) 评《法权现象学纲要》(佩姆) 评《僭主的爱欲》(达格利尔) |